600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高歌入漢關(上)(1 / 3)

河西走廊上吹來了暖風,阿爾泰山擋住了北方的寒流,哈密力的第一場雪,比以往來得更晚一些,漢軍承包商亞伯拉罕和他的波斯朋友依波達,以及大漢皇帝的顧問官馬可.波羅,漫步在積著薄薄一層白雪的街頭。

這座城市與中原風格迥異的建築,和他們漫漫黃沙包圍的家鄉很有幾分相似之處,三位萬裏遊子心頭不由升起了幾分親切之感。

“看,那個圓頂建築,是聶斯托裏安教派的教堂,”馬可.波羅遙指西麵的建築,神情很有點兒激動:“雖然被羅馬教廷宣布為異端,但終究是信仰耶和華的教派,看到他們的教堂,就讓我想起了羅馬那氣勢恢宏的萬神殿。”

亞伯拉罕也點點頭,這裏不僅有聶斯托裏安的教堂,還有藍帽回回營建的猶太教堂,十八年前他率族人便是經由天山北路,從這裏南下中原進入那塊流著奶和蜜的土地,十八年後故地重遊,自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上次路過這裏時,作為異教徒,家族中的所有人都被迫繳納了帶有罰款性質的人頭稅,繞是如此,還有街道上不三不四的回鵠少年,叫囂著傑哈德,要把他們這群異教徒送進火獄,城外那座年久失修的猶太教堂,更是大門緊閉,僅存的幾個同族躲在門後驚恐的看著這一切。

現在,街道上站著荷槍實彈的漢軍士兵,警察往來巡梭,回鵠人的表情也沒有那麼凶狠了,對他們這些遠方的來客,態度雖然談不上熱情,也不失基本的禮貌。

至少,大漢帝國是這裏的解放者,是偉大的陛下趕走了北元,給這裏帶來了自由——亞伯拉罕覺得,回鵠人應該對皇帝的士兵和供應商們更加熱情一點兒,如果有人解放了耶路撒冷,猶太人是不會這樣冷淡的對待解放者的。

依波達笑笑,他為了通過大漢公民的考試正在苦讀漢書,知道這高昌回鵠的領地上原本乃是佛教盛行,宋嘉定十四年長春真人丘處機西遊至回鵠昌八刺城,當地的回鵠僧告訴他:“蓋此以東昔屬唐,故西去無僧道”。

這就是說,過昌八刺出了盛行佛教的高昌回鶻地區,再往西就不再有和尚與道士,而是信仰其它宗教的地區了——本來直到中亞碎葉城,也即是那位偉大的詩人李太白的出生地,盛唐時都是佛教的天下,阿拉伯帝國崛起之後,一波波的聖戰者用血和火傳播他們的信仰,生存在他們的地盤,那麼繳納針對異教徒的高額人頭稅,要麼就做無頭鬼。

時至今日,丘處機時還有回鵠僧的哈密力,街麵上已經沒有了僧道的蹤影,隻怕碎葉城早已沒有佛教、明教和聶斯托裏安教的教堂了吧?

依波達很有些落寞,他想起了波斯的命運,被阿拉伯帝國征服之後,本土的光明教就漸漸式微,正如這哈密力本是佛道之地,現在又變了一番光景,豈不有幾分故國山川的感慨?

不過,依波達也並不沮喪,因為他各項條件都已滿足,隻須通過漢學考試便能加入漢籍,到時候,就和馬可.波羅、亞伯拉罕一樣成為堂堂正正的大漢公民,受大漢皇帝保護,再也不用像在波斯故地那樣,受蒙古征服者世俗壓迫的同時,還得受阿拉伯征服者的宗教壓迫。

華夏,以她兼收並蓄的博大胸懷,吸引著四方的遊子,無論威尼斯人馬可.波羅、波斯人依波達還是猶太人亞伯拉罕,都為這璀璨的文明之光感召,跨越千山萬水投入了她的懷抱,來到了流著奶和蜜的中華,正如阿布.泰馬木在《堅貞詩集》中所說:你拋棄自己的故鄉,不是為了尋找天堂,卻是那麵包和椰棗,把你吸引到了遠方。

徜徉街頭,亞伯拉罕考慮著該在哪兒建一座漢學館,好讓西來的同族能夠學習華夏的文明,早日融入她的懷抱;依波達遠眺西方,蔥嶺以西便連接著呼羅珊波斯的故地;馬可.波羅湛藍色的眼睛則滴溜溜四下亂轉,想尋找一點發財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