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五)(1 / 3)

“汗王不可啊!”黃金戰將阿拉坦跪倒在海都腳下,聲淚俱下的乞求著:“咱們召集本部蒙古武士,回鵠、突厥、吐火羅各族戰士,日夜操練,好不容易練出了八萬精兵,怎麼可以不和漢軍交鋒,就這麼投降了事?汗王啊我的汗王,您可是撒馬爾幹和玉龍傑赤的主人,整個中亞的霸主,窩闊台大汗的繼承人嗬!”

海都往日刻寫著勃勃野心的麵龐,才數日就幹癟下去,變得蒼老而頹敗,如果轉回去兩三年,他會毫不猶豫的和漢軍作生死對決,可當大漢帝國占據了哈喇和林、擊敗並處死了陽翟王、連一代天驕忽必烈也率二十餘萬殘餘部眾遠遁波斯,這位中亞霸主就再也沒有爭衡沙場的信心了。

海都仿佛吞下了一杯濃到極點的苦酒,他的臉變成了溝壑密布的黃土高原,神采奕奕的眼睛也變得昏黃,長歎一聲道:“我的黃金戰將嗬,且不論本汗是否真的比忽必烈強上許多,也不論你的智謀和勇氣是否能超越伯顏、張弘範、阿術、塔出這些世之名將、曾經的不敗統帥,單單是軍力,當年四大汗國八十萬大軍未能擊敗漢軍,憑咱們現在這八萬人,就能抵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阿拉坦聞言心頭巨震,時至今日他才明白,日薄西山的蒙古帝國,已經不可能在戰場上做大漢勢均力敵的對手了。

整個蒙古帝國就是用鐵騎彎刀打下來的,帝國的基礎建立在絕對的武力之上,毫無經濟、文化的凝結,那麼一旦失去了壓倒性的武力,龐大的帝國就會像沙粒壘成的城堡,刹那間便轟然坍塌。

他睜大了眼睛沒有一點兒神采,嘴唇顫抖著,喃喃的道:“難道,難道蒙古帝國完了,蒙古人的輝煌就此完蛋了?”

色目宰相納爾設憐憫的看著蒙古將軍,一旦大漢統治這裏,也許自己這群色目文官還有機會搖身一變,從海都的臣子變成大漢皇帝的忠犬,但阿拉坦這種曾經手握重兵的蒙古將軍,就隻好倒黴發瘟了,別說得到重新起用,搞不好還要被大漢皇帝殺掉以絕後患呢!

海都也知道自己麾下的將軍們前途黯淡,可他也別無其他辦法了,之前的計劃都是建立在大漢不出輪台的基礎上,可隻要大漢皇帝統兵下伊犁河西進,在絕度優勢的武力麵前,什麼威脅忽必烈強取大汗寶座,什麼遣使和大漢交好、約為兄弟之邦的打算,就全部成為了夢幻泡影,連一星半點變成現實的機會都沒有。

他憐憫的輕拍阿拉坦的肩膀,“我忠臣勇敢的將軍嗬,我把心意告訴你,咱們要做汪古部,不要做劄達闌人,要學阿剌兀思剔吉忽裏,不要學紮木合。”

汪古部是金元時期及其之前活動與內蒙古陰山東段地區的一個部族。汪故又名汪古、汪古惕、雍古、雍古多、永古、汪骨、旺古、甕古、白達達等。汪古部信奉景教。原是遼朝屬部。後附金朝,為金守護長城,首領自稱為沙陀突厥後裔。

當年成吉思汗崛起,汪古部領袖阿剌兀思剔吉忽裏,是最早率部族投入鐵木真陣營的首領之一,汪古部成為了兀魯斯製度下的核心部族,享受了蒙古帝國崛起的豐厚回報;

紮達蘭部的紮木合,號稱草原雄鷹,是位非常傑出的統帥,劄答闌部曾幫助鐵木真擊敗蔑兒乞人,在成吉思汗崛起之後他不臣服,雙方年年作戰。

成吉思汗被推舉為汗後,紮木合聯合泰赤烏等十三部和成吉思汗發生十三翼之戰,此戰成吉思汗遭遇了平生惟一一次大敗。但在紮木合召集泰赤烏、蔑兒乞等部在闊亦田地帶與成吉思汗和王汗的第二次戰爭中,劄木合軍大敗,部眾紛紛逃散,最後終歸成為了階下囚。

紮達闌部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因為歸附晚了,後來的兀魯斯製度下也沒撈到太大的好處,而紮木合被俘後,成吉思汗勸他歸順,紮木合卻說“一塊草原上不能有兩頭狼王,一片天空容不下兩隻翱翔的雄鷹”,毅然引頸就戮,也算條硬骨頭的好漢。

聽了海都的話,阿拉坦就是一愣。

紮木合是蒙古族那些近於神話的史詩傳說中僅次於成吉思汗的大英雄,而且或許是出於對這樣一個有英雄氣質的失敗者的同情,草原牧歌裏他的形象一直不錯,似乎比不食人間煙火的鐵木真還要親切可愛一點兒(嗯,感覺上事跡有點兒類似項羽,算悲情英雄吧)。

但海都口中,似乎紮木合算不得什麼,倒是牆頭草隨風倒的阿剌兀思剔吉忽裏深受推崇,阿拉坦就有幾分不服氣,蒙古將軍們素性粗魯,也顧不得許多,就紅著臉道:“紮木合雖然失敗,也是咱們蒙古人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阿剌兀思剔吉忽裏隻不過是個三心二意的鼠輩,怎麼可以相比?”

老奸巨猾的海都,玩味的看著阿拉坦:“後來,是紮木合過得好,還是阿剌兀思剔吉忽裏過得好?是紮達闌部發展壯大了,還是汪古部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