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土上囊括四海易,諸如蒙古、匈奴、滿清皆能逞凶頑於一時;在人類文明上高踞頂端難,古典希臘、封建華夏、文藝複興以來的西歐,各執其時之牛耳。
楚風的雄心壯誌比忽必烈、成吉思汗、甚至唐宗宋祖更為宏大,他深知即便拓萬裏封疆、飲馬多瑙河畔,亦不過與蒙古帝國比肩,惟有將華夏文明的光輝推向頂峰,才能真正肇萬世不易之基、開千秋不朽之業。
從這個意義上講,皇家科學院、皇家人文學院的作用實在勝過百萬雄師。
學問沒有民族的界限,惟有砥礪交流才能綻放更絢爛的火花,楚風與蒙古帝國作戰時不僅盡力招募郭守敬、王恂等北方各學派的學者,攻入大都之後也優待元廷聘請的色目學者,譬如協助郭守敬完成象限儀、渾天儀設計製造的波斯人澤爾士,兀立瓦克人阿斯蘭,都被科學院禮聘留用。
西征以來,他也著力招攬阿拉伯、印度和波斯的學者,須知這個年代歐洲正處於黑暗蒙昧的中世紀,教廷的火刑柱壓製了一切“異端邪說”,相比之下伊斯蘭世界的天文學、化學(煉金術)、建築工程學頗有見地,印度的數學也獨樹一幟。
假如大漢皇家科學院集中了中原華夏和波斯、阿拉伯、印度乃至歐洲的學者,人類文明的各支毫無阻礙的交流砥礪,思想的碰撞、文明的交響,將會迸發出多麼璀璨的華章?
想到這一幕,楚風就激動難以自抑,甚至比克強敵、隳名城還要欣喜。
但邀請學者並不是那麼順利的。
印度的學者好請,他們從漢朝唐朝就非常樂意跑到中原來交流,咱們有唐僧西遊,他們有達摩東來,雙方並不陌生;但伊斯蘭世界的學者就很不好請了,因為宗教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隻有大不裏士馬拉蓋大天文台台長,掛伊兒汗國首相銜的納西爾丁.圖西大賢哲答應了大漢的邀請,其餘諸如巴格達學派、西阿拉伯學派都婉言拒絕了。
這時候要是按照法本、陳吊眼的意思,派人把這些不識抬舉的家夥抓回去就是了,可楚風知道學者不比苦役犯,大漢可以把戰俘弄去服苦役,但學者們不行,抓回去人家出工不出力,你還能硬性規定他每年完成多少課題?豈不是和天朝一樣了,啊呃~人家會弄抄襲門滴……
打開局麵的鑰匙,就在亞曆山大-開羅學派的尤努斯大師身上,這位大師號稱“賢哲中的賢哲”、“星空之下最閃耀者”,幾乎所有的穆斯林學者都視他為尊貴的導師,惟他馬首是瞻,如果能夠折服尤努斯,那麼不須大漢邀請,學者們就會自動追隨他的腳步來到來到皇家科學院。
折服尤努斯,公認托勒密之後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伊斯蘭世界的智慧之光?
對楚風此行的結果,諸位漢臣自是深信不疑,他們心目中大漢皇帝就是智慧的化身,學識淵博深不可測,哈辛以下的番臣則心懷疑慮,因為在傳說中尤努斯已是能窺測真主創世奧妙的先知、聖賢。
一直跟在楚風身邊的阿凡提,更是對此嗤之以鼻,楚風闖進尤努斯大師安設宇宙模型的房間,他站在門口低聲冷笑:“比起尤努斯大師的浩瀚智慧,我的口舌之能簡直就像沙塵一樣不值一提,皇帝可以使我無法辯駁,但他絕對沒有可能勝過尤努斯大師。”
正從後麵越過人群擠來的馬可.波羅聽了立刻反駁:“噢,你這個可惡的撒拉森人(中世紀歐洲人對穆斯林的蔑稱),竟敢藐視我的主人的深邃智慧!我敢以皇帝禦前第一寵臣的名義起誓,自從我追隨皇帝以來,還從來沒有看到他的智慧不如人呢!”
“穆聖說一切耳聞都不如眼見真實。那麼,你自己看看吧。”阿凡提冷笑著讓開一個身位。
馬可.波羅在石階上絆了一跤,踉踉蹌蹌的衝過去,他隻朝室內望了一眼就嚇得倒抽一口涼氣:
偌大的房間裏擺滿了無數的軸承,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輪子,在皮帶牽引下輪子或快或慢的旋轉著,上麵塗著白銀的星辰圖案劃過各自的軌跡,表麵上看起來雜亂無章,然而隻消盯著看上一小會兒,那種源自宇宙本身的神秘韻律就深深抓住了你的心髒,令人沉醉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