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雲帆牽頭,在幾番密談磋商之後,初步結合了李雲帆的寶潔皂廠、貴縣知縣馮如丘和廣東十三行裏東昌行的三公子羅文海等幾方勢力的利益鏈條初步建立了起來。
在這個利益鏈條裏,最大的勢力無疑就是羅文海和他背後的東昌行,而東昌行打通西進商道的強烈意願是三方取得共識和合作的基石。
對於經營狀況江河日下的東昌行來說,打通整條西進商道當然不可能由他們一家獨力完成。但如果他們成為十三行裏最早籌謀打通這條商路的商行,並且在初期就先行在商道上建立幾個堅實的據點的話,就可以在這條未來的黃金商道裏占據更多的話語權,甚至還有可能將東昌行在十三行裏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一舉擺脫目前敬陪四大商行讀書的局麵。
當然,最大的利益衝動也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這個在曾經的曆史裏不曾實現的商道拓展計劃可以現在拿來討論的關鍵就在於李雲帆的那個掃匪的計劃。李雲帆能不能成功將周邊的土匪、河匪掃清將直接決定這個商路計劃能否繼續進行下去。
所以,加強李雲帆手裏民團的武裝實力被擺在了第一位。作為商人世家出身的羅文海也知道掃匪這事情李雲帆既然要出人、出力,自己這邊就免不了要出錢,要不然什麼事情李雲帆都做了,還叫什麼合作?
所以羅文海不但主動承擔了采購、運送槍械彈藥的任務,而且還爽快地承包了李雲帆這邊三百人的槍械彈藥的開銷,而且還承諾負擔民團在剿匪期間的一切費用支出,並且會根據掃匪行動的難易程度額外再支付給民團一定的勞務費。
鑒於目前私下采購槍械還屬於清廷明令禁止的行為,是高風險的動作,加上三百多條槍和彈藥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可以看得出羅文海的魄力和羅家推動這個計劃的決心。
而對於貴縣知縣馮如丘來說,利益無疑也是巨大的。且不說他這個廣東人終於抱上了十三行這個巨頭的粗腿,以及會在李、羅兩家那裏獲得巨額的賄款,單說李雲帆將附近的土匪繳清後這個大大的政績也對還在仕途上有一定報複的馮如丘構成足夠的吸引力!
在雙方合力將當地最大豪紳王守仁剪除後,馮如丘已經初步品嚐到了權力重歸手中的甜頭,如果能夠再增添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那麼他的仕途無疑會重新通暢,甚至還可以用平步青雲來形容。
當然,馮如丘在這個利益鏈條裏,也不是什麼風險都沒有。單單是默許李雲帆私自擁有朝廷明令禁止私人擁有的火槍和編練私兵就要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
但是,風險與利益共存的道理馮如丘也不是不懂,而且李雲帆明確承諾民團的編練不但要時刻向縣衙報備,而且就連火器的使用也要在縣衙的監管之下,除了必要的訓練和掃匪的行動之外,所有火器都將由縣衙的公庫保管。所以在這些舉措之下,馮如丘的戒心進一步被打消,開始全力支持這個計劃的實施。
利益鏈條的兩方都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看上去就屬李雲帆這邊獲得的東西最少。他不但要承擔起掃匪這個“高危”的工作,而且就連羅文海提供的槍械實際上也屬於縣衙,而他在承擔了巨大的風險後,獲得的僅僅是羅家對於掃匪行動的一點點勞務費。
不過隻有李雲帆才知道,羅文海和東昌行的出現實際上為他圖謀的事業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而且在羅家的資助和馮如丘的默許下開展的掃匪行動也是李雲帆在無法與清廷撕破臉皮的情況下給自己的民團武裝找到的最好出路。
不但武器采購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可以想見民團會在頻繁的掃匪行動中迅速成長、壯大,最終成為李雲帆手中的一支精銳力量。至於武器平時放在哪裏,實際上並不重要,有了這紙虎賁,想從馮如丘手裏拿回武器還不是信手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