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協議(2 / 2)

當然,為了打消馮如丘和羅文海對自己出發點和動機的疑慮,李雲帆還得“被迫”向兩方各提出更多實質性的要求。為了擴大銷路,李雲帆將寶潔肥皂在廣東以及海外的經營權交給了東昌行,羅文海負責將寶潔肥皂在整個廣東的銷路打通。而且,為了此事,李雲帆還跟羅家所要了兩千兩的預定貨款,並且將手裏的五百多畝土地又押給了秦湛來的銀號,又貸出了兩萬五千兩的巨款。

而在馮如丘這邊,李雲帆毫不客氣就提出要以兩千兩這樣極低的價格徹底買斷貴縣碼頭的永久經營權,以及周邊沿碼頭周邊長十裏、寬兩裏的河邊無主荒地、灘塗。馮如丘對貴縣的那個破爛不堪、接近廢置的碼頭當然不以為意,毫不猶豫便答應了李雲帆的報價。

倒是在海貿生意的氛圍中長大的羅文海一下子看出了李雲帆此舉的精明之處,一旦這條商路打通,那麼貴縣港口無疑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樞紐港,李雲帆現在以極低的價格買斷永久經營權,日後必然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收入。這無疑又讓羅三公子對這個剛剛結識不就的合作夥伴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另外,馮如丘還要幫助李雲帆上下打通捐官的渠道。甚至兩人私下裏已經達成某種協議,如果馮如丘高升,那麼將全力讓李雲帆接任貴縣知縣。

幾番磋商後,在貴縣初夏的某個正午,三方勢力終於達成了這個必將徹底改變貴縣現狀的秘密協議。

……

如果曆史沒有出岔的話,剛剛年滿二十四歲的廣西棚戶李秀成將在兩年後加入“拜上帝教”,並在四年後成為太平軍的一員。然後在隨後的十多年裏通過卓越的表現和忠誠成為在太平天國最後的歲月裏支撐整個天國的中流砥柱,成為曾經讓曾國藩的湘軍上下“百愁莫展”的忠王。

但在1847年的初夏,李秀成還隻是一個與父母兄弟一起四處“尋食度日”的棚戶,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隨時都有餓死的危險。

不過,李秀成在最近一次用辛苦挖來的山珍、藥材進城換一點活命的口糧時卻意外地聽到在毗鄰的貴縣,聞名左近的李舉人正在四下招納勞力。不分來土,隻要有把子力氣就行。而且優先招納生活無靠的棚戶鄉民。

聽聞這個消息,李秀成差點忘記用山珍換口糧便急衝衝跑回山裏跟父母兄弟說了這個如夢一般的消息。雖然大家都不信有這等好事,但李秀成還是決定帶上十幾個小兄弟一起啟程去貴縣碰碰運氣,人家那邊要是能招納就最好。要是已經招滿,那就隻能算他們倒黴。

經過一天多的跋涉,李秀成等十來個棚民耗光了所有隨身的口糧,饑腸轆轆地來到了貴縣。四下打聽下才知道李舉人四下招工真是確有其事,而且招工的地方就在縣城外河邊那個破敗的碼頭。這下,李秀成幾人雖然餓得要死,但也來了精神。強忍著饑寒交迫,全速趕到了貴縣碼頭……

到了碼頭後,幾人果然看見在偌大的空地上,已經有不少人排起了兩條隊伍,一邊人很多,另一條隊伍則人要少了不少。一問之下才知道人多的都是不識字而來應聘的普通人。而另一條隊伍則是多少識些字的家夥。不識字的人招上後月銀隻有五錢,而有文化、識字的人招上後則有八錢。

李秀成在小時候父母破產而淪落成棚戶之前,也上過幾天私塾,雖算不上文化人,但大字還是認識幾個的。所以聽到這個消息後他眼前一亮,立馬囑咐幾個小兄弟去人多的隊伍那邊排著,他自己則大步流星走向人少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