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身世之謎(1 / 1)

“仁和居”是一個安靜的所在,坐落在村子的東側。幽深的三進三出帶著偏院的四合院,磚木結構的牆體,青灰色的子瓦,晨鍾暮鼓中顯出濃鬱的明代建築。幾隻白色的鴿哨從簷底的竹籠中飛出,撲簌簌地歇息在屋頂上“咕嚕咕嚕”直叫。院外的老槐樹上垂吊著晶瑩剔透的槐花,淡雅的香氣沁人肺腑,“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腸斷是秋天。”前人的詠歎真是恰到好處,那樹杆上有甲殼蟲和飛蠅在緩緩地爬行,隻有那不怕死的蟬兒吊在高高的樹梢上嘶鳴兩聲,給這個百無聊賴的盛夏又增添了幾分空寂。

小雲窩在屋子裏覺得有些煩躁,便踱了步子,行走在院落的陰暗裏。仆人李二一個人落暮地打掃著院子裏的塵土,偶爾低頭撥掉院子裏新生的雜草。那雜草長得甚是瘋狂,若遇一場好雨,便呼啦啦地竄掇出一大片,磚縫裏、院牆上到處滋生。

小雲踱到一處屋宅前停住了,這裏荒草淒淒,好長時間都未打掃過了,黑色的門扇上掛著一把鏽跡斑斑的大鐵鎖,顯得荒涼陰森。

“這是什麼地方呢?”小雲有些迷惘,問旁邊掃地的李二。

“我也不知道,這裏從來就是禁地,老爺從不讓我們下人前來打掃,即便在這兒多呆一會也不行,我來這裏幾年,這扇門就從來未開過,”李二說。

小雲更不解了,好奇心使然,他竟鬼使神差地掂腳爬到窗台上,可惜裏麵用木板封死了。小雲一時性急,竟操起一塊磚頭砸開了木板,從積滿塵土的窗戶爬了進去。屋子裏陰暗而潮濕,散發出一股濃鬱的黴溲味,黑暗中有一股陰風無緣無故地從耳旁掠過,隱約還能聽到嗚嗚的叫聲,陰森可怖,令人毛骨悚然。借著微稀的日光,小雲看到東邊神龕上邊的牆壁上,有一麵大幅的畫像,上麵一個身穿胄甲的武將,威嚴肅穆。呀!還是將軍呢!想不到我們的祖上還有這等的榮耀,想起自己在穿越前,可是對軍人仰慕的不行,隻是沒有機會踐行,那年頭可是當兵熱,要從軍還得靠雜七雜八的關係網。

小雲繼續看,發現神龕前立著一個靈位,抹去灰燼,左首寫著“大明開國大將驃騎大將軍李廷玉之靈位”,右首下方寫著“兒李延年永樂二十五年立”字樣。“李延年”是誰,小雲感到不解,隧拉開神龕的抽屜,找到一本族譜,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李廷玉就是元末紅巾軍領袖徐壽輝的部將,水軍提督。後來徐壽輝被他的手下陳友諒所殺,陳友諒在武昌稱帝,建立政權,現代的電視劇裏將陳友諒塑造成丐幫的一名長老,然後又殺死幫主,俠天子以令諸侯,號令丐幫眾弟子,實在是歪曲史實,怡笑大方。不過陳友諒稱帝後,他的手下大多不服,眾矢之的,我們的老祖宗便居其列。在鄱陽湖水戰中,陳友諒雖然兵多將廣、船堅炮利,卻還是被太祖朱元璋火燒連營,各個擊破。李廷玉便在那次潰敗中投降明軍,之後,便歸屬大將藍玉麾下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先後滅了張土誠、方國珍等南方勢力,最後直搗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滅亡。建立政權後,為了鞏固皇權,朱元璋采取了無情殺戮功臣的手段,一時冤獄迭起,其中最大的獄案便是“胡藍之獄”。因為李廷玉是當朝宰相藍玉的嫡係,自然也在屠戮之列。明初的刑律要誅九族,李家幾百口一夜之間全遭殺戮,唯有李廷玉的第三子李延年因在外地求學,幸免於難。為了保存李家唯一的血脈,李延年隱姓埋名,避難到了桃花塢。因大明的特務機構耳目眾多,既有錦衣衛,又有東西廠,故遷居桃花塢後,外人一直無從知曉他們的來曆。

“真是生不逢時呀!”小雲有些感慨萬端,先祖沒有遭遇好時光,大明是一個文官治國的朝代,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武將鮮有受到重用的,激流勇退方能得到保全,可是開國伊始,手握兵權的武將們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亦有苦勞,江山都是我打下來的,滿腹的享受心理,誰還會有這種心理準備呢?

小雲小心翼翼地將族譜放歸原位,一連嗑了幾個晌頭,“先祖原諒,孫輩有眼不識泰山,無故冒犯了您老,還請莫須見怪!”

說著,小雲感覺身後一陣陰風襲來,便倉惶逃了出來。雖然站立在陽光下,內心猶自咚咚跳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