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雨後初霽的清晨,濕濕的泥土氣息馥鬱清香。天氣還是那麼陰冷,桃花塢籠罩在一層薄薄的清紗中,飄飄渺渺的宛若蓬萊仙境,村落裏偶爾傳出幾聲遙遠的雞啼,更顯出幾分空曠和寂寮。
一陣激越的鑼鼓聲驀地在“仁和居”門前響起,既而傳出“劈劈叭叭”的鞭炮聲,打破了鄉村的寧靜。原來,這是附近的村民趕來給李家賀喜了。怎能不喜呢?一個村子一下子出了兩名秀才,而且還是頭名,這在桃花塢是盤古開天、亙古未有的事,這即跟現代的人考中大學一樣。即是頭名,便是“廩膳生員”,在縣學讀書便可以申領公費,以後中舉入仕便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在村人的眼中,小雲便是天上的文曲星,充滿聖潔和神秘的色彩。
李老爺這段時間可高興的不得了,兒子小寶不負眾望,一舉奪魁,真的是給自己爭足了麵子,是祖上萌蔭嗬。當下,人群熙熙攘攘擁進院子,都道“恭喜,恭喜!。”李可抱拳相揖,“同賀,同賀!”便將村塾老秀才攢在前廳上首太師椅上坐了,讓小雲叩拜,又給眾人一一分發利是,大家方才散去。
卻說桂生中了秀才後,家裏便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讓這對淒惶的母子有些始料不及。以前是窮居鬧市無人問,現在家裏三間破舊的土寮屋一時賓客盈門,天天有鄉親來道賀,仿佛過年一般。何況,桂生既擁有功名,便是相公了,家裏的徭役自然免除,桂生讀的是公學(即廩膳生員),一切開支自有官家支出,母親亦不必每日辛苦地幫人漿洗衣服,換取微薄的收入了。
更有趣的是:鄉裏那些殷實人家紛紛遣了媒婆來提親,要將女兒許配桂生。隻是桂生不肯,說自己年方十七,須安心讀書,還不想嫁娶,任由那幫媒婆說得天花亂墜,唾沫橫飛,桂生兀自堅持,媒婆們便隻得悻悻地作罷。
其實,桂生隻是心有所屬,她便是住村東頭的小蘭。兩人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小時候經常在一起下河摸蝦,枝頭采桑,情誼綿綿。小蘭生得玲瓏俊俏,心靈手巧,在家裏養蠶種桑,紡紗織布,無所不能,頗得四鄰誇讚。平素桂生不在家,小蘭便來桂生家端茶遞水,侍候桂生多病的嬸娘,對桂生家多有幫襯。後來,李老爺見小蘭對桂生情有獨鍾,待桂生上學後,便以村族的名義,令她閑暇時照看桂生的娘親,這便免除了許多閑言碎語。
小雲和桂生不幾日便到了縣學,過去也叫書院。站在書院的門樓下,但見一副遵勁有力的門楣映入眼簾,左首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右首則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小雲覺得眼熟,這不是東林書院的門楣嗎?怎的沿襲到了這裏,莫非是他們的分院不成。
書院的環境極好,臨山麵水,水榭樓台,雕梁畫棟隨處可見。右方是迤邐的象山,山角有一眼長年奔湧不息的溫泉,名曰“惠泉”,山上有與“孔孟”齊名的一代大儒老萊子的陵墓。書院的前方則是碧波蕩漾的文明湖,真個是鍾靈毓秀的所在呀!小雲和桂生有些按耐不住的欣喜,真是雲深不知處,世上已千年,埋汰桃花塢久了,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大氣的福地洞天,真是今生的造化呀!小雲自不必說,他在現代社會中見到的多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幾曾見過這古色古香的景致呢?桂生呢,則是劉佬佬進了大觀園,平生頭一回見這麼古典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