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江南。
浙東寧波港豔陽如熾,碧波萬頃。柔柔的海浪輕吻著金色綿軟的沙灘。海風陣陣,空氣中蕩漾著一股鹹濕的黏土氣味。
海岸邊的寧波碼頭,現在已被辟為前線軍港。經過台州之戰、舟山之戰等幾次大的戰役,倭寇基本上暫時被剿除,海疆進入相對的寧靜階段。這隻是大戰到來時的短暫寧靜,自從小雲被朝廷授命為督建軍港和江南軍械局的欽差,海疆的建設便緊鑼密鼓地開始進行。
碼頭上,一片繁忙雜亂的景象:叮叮當當的敲擊喧囂之聲不絕於耳,成千上萬大型的船舶配件從四麵八方的沿海沿江各個造船廠源源不斷地運抵寧波碼頭。
工匠們忙得汗流浹背,不亦樂乎,頭上雖說建有大型的遮涼雨篷,但在炎熱的六月天,幹得又是劇烈的力氣活,滾滾不息的汗腺便從他們古銅色的肌膚外往外冒。雖然如此,他們的精神矍鑠,幹勁衝天。如今,新上任的督撫大人給他們實行了按勞取酬的效益工資,幹活開始有了薪水,怎不令人激動呢?他們這批人都是偏都南京造船廠的能工巧匠,以前,在內地官家的造船廠幹活,不僅沒有工資,隻圖個溫飽,連人身自由也被限製。雖說免除了家中一個人的瑤役,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都要跟著餓肚皮,這真是得不償失的事。一個大男人不能養家糊口算什麼鳥!現在後顧之憂解除了,能不高興嗎?隨著造船進度的推進,成片成片的大片杉木或鬆木雛形鋸板被重新組裝、拚接,有的大型船體的外形已經初步顯現。這些船體,都是按照圖紙設計精工製做而成,建船的木材都是靠騾馬從遙遠的東北大興安嶺拉來,然後分派到沿海沿江各個船舶修造廠進行初步的零部件加工,寧波基地則是一個總的組裝下線車間。
當時的造船技術經過漢、唐、宋幾朝的曆練發展,到了明代已是爐火純青的鼎盛階段,在十五世紀中葉代表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小雲督建的寧波基地出產的戰船各類繁多:主要有寶船,也稱旗艦,可以容納上千人,船上一應生活設施齊全,船身負載八百噸,它的鐵錨需要二百多人才能舉動,後來船身上又加載了六門江南軍械製造局出產的遠程火炮,使之防禦功能更趨完善。還有就是座船,也叫大型護衛艦,它有八桅十帆,排水五百噸,船上配備五門火炮;其次是戰船,也稱驅逐艦,噸位小,機動靈活;除此,還有馬船,快速的綜合補給艦;最後是糧船和水船等後勤保障艦隻。這些艦隻,若是成軍航行在海上,絲毫不比當今美國的任一航空母艦戰鬥群遜色。
船廠四周,到處是荷槍實彈的兵卒在巡戈。如今,兵卒們也換發了新的裝備,衣服改成藍白相間的海魂衫,頭上戴著圓帽,身上也佩發了坎肩和搭褳,襯托著碧海藍天愈發顯得英姿颯爽,活脫脫一副現代化海軍的裝扮。他們手中的冷兵器----紅櫻槍,也已經改朝換代了,裝備了江南軍械製造局研製的新式火槍。搭褳裏每個人都配發了五發子彈,變成了真槍實彈的真玩意。這樣的裝備,在當時明軍的序列裏是絕無僅有的。
小雲現在每天要來軍港巡查幾遍,以掌握最新的造船進度。這批船舶必須趕在十月海上東南季風到來時成軍,免的到時候倭寇來襲時弄得手足無措,被動挨打。現在這些艦隻雖說安裝了一半,但是武器係統尚未完全安裝就緒,還需要很大的作業空間,也尚需技術人員的攻關。雖然皇上從工部抽調了大批的科班人士過來,但這些人都是吃閑飯的,基本上是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他們對新興科技了解甚少,完全處於混沌和起萌階段,連天文地理都是一知半解,更不必說精密的機械設計了。小雲在寧波組建江南製造局,好多人才都是從民間甚至或海外招募而來,每種軍械樣品的圖紙設計都須他親自參與把關。小雲在現代社會雖說學的是文史專業,但對於舞槍弄棒一直很熱衷,軍事科普類的書籍也一直沒少看,也虧了這門愛好,沒想到這次穿越到明朝竟派上了這麼大的用場,這是當初他始料未及的。
周玲這段時間與小雲幾乎形影不離,兩人儼然夫唱婦隨,伉麗情深。她今天盤著烏黑透亮的發髻,穿了一條上次舟山海戰中從佛郎機商人手中繳獲的百褶連衣裙,更顯得風姿綽約,青春可人。她一到造船工地,便吸引了眾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