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活過的, 並且距離如今的時代並不是很久遠, 一切都有跡可循。
那麼自由發揮的程度就應當減少些, 顧飛星認為, 這樣的角色,要做的是還原, 而非自己總想創新個大的。
觀眾們看主旋律劇, 不該是來看明星的,應該是來認識先輩的。
顧飛星會想要嚐試這個角色, 一是對劇本很滿意,不是那種改得亂七八糟的神劇,裏麵的人物大多鮮活立體, 且基本考究過曆史, 偶有美化也能接受, 二是劇組安排了三輪試鏡篩選這個重要角色,導演團隊之前的作品也都有口皆碑,應當是想要認真做劇的。
第一輪試鏡據說有上百個人,要從中篩選出五十個演員再進行下一輪,直到三輪試鏡過後再確定由誰出演。
顧飛星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到處找資料考究,素白山,這個名字很特別,在顧飛星原本的世界中並沒有聽說過,兩個世界的曆史走向大致相同,隻是那些先輩的名字與性格不同。
不過哪怕是不同的世界,都總有那麼一批人,會為國家舍生忘死,前赴後繼。
看了很多關於素白山的記載,裏麵的內容其實都大同小異,隻是將他的選擇與犧牲的事跡記錄了下來,於是顧飛星又去翻各種回憶錄,從裏麵找出關於素白山的隻言片語。
素白山犧牲的時候才二十幾歲,他太年輕了,波瀾壯闊的故事還未來得及展開,就被迫終止。
從書堆裏出來後,顧飛星自己做了總結,素白山的童年生活是十分不幸的,他的父母都是被壓迫而死,他一個人吃著百家飯長大,後來做苦工謀生,直到看到有人開辦工人夜校,便主動去報名讀書識字。
因為從最底層而來,他渴望進步,渴望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國家。
他不同於那些慷慨激昂,走在最前列覺醒的文人與學生,他非常普通,非常質樸,可他髒兮兮的臉上,卻有著最明亮最清澈的眼睛。
參加鬥爭那年,他才十七歲。
他將自己最美好的時光永遠留存於這個時代。
第一輪試鏡在八月初,顧飛星是自己一個人去的,楚鴻聲最近還在跟進顧其欽的案子,他就沒讓楚鴻聲跟著一起。
他先是做公交車,然後提前五站下車,在八月的太陽底下走了半個多小時到達試鏡現場。
而後他一個人站在角落,開始醞釀狀態。
素白山這個名字是他後來自己取的,因為他希望祖國的山川河流,每一片土地都能不再被戰火侵擾,不再遍布硝煙與鮮血。
他平常是一個很安靜的人,因為生活不需要他開口,在一些他知名的好友的筆下,都說與他在一起時,不需要他說什麼,隻要一看到他的眼睛,就能從中看到充滿希望的未來,他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顆定心丸。
因為自己曾受過同樣的苦,所以他的組織宣傳能力很強,沉默時,是同伴們的堅實後盾,開口時,便如燎原的火焰。
於是輪到顧飛星時,他微微低頭,走進試鏡房間。
素白山是一個從小被壓迫的人,他做的活又苦又累,他早就習慣了低頭和含胸,用自己的背去撐起生存的重量。
顧飛星喜歡這個角色,想要爭取飾演他的機會,就是因為他是一個能低著頭,找到自己該走的路的人。
他懂得妥協,卻從未投降。
導演看到顧飛星時,微微愣了一下,他拿著顧飛星的簡介,問道:“能先說說你對素白山的了解嗎?”
顧飛星依然保持著狀態,他借用了素白山自己曾說過的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他的理解:“一個國家裏最多的就是普通百姓,所以當百姓們的力量聯合起來,我們就一定會成功,這是他說過的話,我想他和那時候的很多人一樣,不會認為自己是英雄,他很喜歡看書,學習很努力,大多時候很安靜,不太有存在感,但如果和別人爭論起來也會挺激動,朋友調侃他靜如雕塑,動如火山,倒也不是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