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外交層麵出麵,外公也認識些能說得上話的朋友,再不濟就發動他的文豪朋友們在報紙上討伐,淺井遂總不敢硬來的。”
聞言:……
他不能說這爺孫倆太天真了,因為他知道問題關鍵出在哪裏了。
聞言是已知結果,去推導過程。
而張元濟和鄭笙是未知結果,由平時的邏輯去推導結果。
按照常理,張元濟他們這種方式,才更為科學,因為他們遠比聞言更了解形勢環境,他們的人脈和社會經驗也比聞言更豐富,聞言這個假毛頭小子真穿越者,在張元濟這種社會名流麵前,還真顯稚嫩。
問題就在於,張元濟慣常的思維方式與當時整個社會主流相同,而主流都是錯的!
可聞言沒法給他們提前說結果,說了人家也不信。
所以,從正麵攻略,徹底說服張元濟搬書避風頭的辦法,徹底失敗了。
聞言又歎了口氣。
他覺得自己打從變成豪門少爺之後,每天不是在去歌廳尋歡作樂的路上,而是在忙著挽救古籍珍本,有比他還累的穿越嗎?!
“表舅公說要送我一張特殊借書證,你知道那有什麽用嗎?”
鄭笙麵露意外:“他老人家真這麽說?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這種特殊借書證可以瀏覽一些不對外出借的珍本古籍,我也是求了他老人家很久才拿到一張。”
說到這裏,他又有些懷疑,以沈魄過往的“光榮戰績”,真能靜下心去鑽研那些尋常人都看不懂的古籍嗎?
鄭笙遲疑道:“你,該不會就進去轉一圈,然後去找朋友炫耀吧?”
聞言:“怎麽可能,你看我像這種人嗎?”
鄭笙:我看挺像。
聞言當然不可能去找人炫耀。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他現在正琢磨一個新主意——
偷書。
第14章
偷書的念頭一旦在腦海形成,就再也揮之不去。
從文化沙龍回去的路上,聞言一直在琢磨這件事的可行性。
正規渠道肯定是走不通了,張元濟既然不願意把書“借給”日本人“辦展”,那聞言用辦展的名義讓副市長伯父出麵的辦法也是行不通的。老爺子信不過日本人,也信不過國民政府,這民國上下什麽德行,處在老頭子這種位置上的,自然一清二楚。
可偷書也得講究策略,沈魄隻是紈絝子弟,又沒有什麽軍隊勢力,想要成規模偷走圖書館裏的書,還真不容易,那些書跟老爺子命根子一樣,每次隻讓借個一兩本,想要靠借書來偷書,無異杯水車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