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一共有六個畫卷,出生一張,一至五歲各一張。溫惜玉記得自己剛入宮時,薑韻茹和自己說過,小公主是四歲,看來就是在這幾個月裏,過了五歲的生日吧。如此想著,溫惜玉讓畫師直接打開小公主五歲時的那幅。
果然,不是眼花。這宮裏的畫師,手藝倒真是不錯,五官身材處處細致,一眼看去就和心裏的那個影子對應上了。溫惜玉望著畫卷,默默苦笑,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麽,兜了這麽大個圈子,舍近求遠地來這裏求證。不知道這究竟是在躲避什麽,或者今時今日的自己,已經不願意,也沒有直麵事實的承受能力。慢慢地,也開始學會用一些相對而言平緩的方式,去接受其實早已猜到了七八成的事實。
苦笑著,笑著笑著又有些自嘲,一切不過是自己的自作多情。原來,無論是被虐的小宮人,還是壞心眼的惡主子,都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這些天的掛心與擔憂,托人去辦的打聽和安排,甚至方才在太後那處的請旨,就如同自己獨自演出的一場戲,從來沒有對手,莫說觀眾,連自己都看不分明。
從頭到尾,那個孩子就沒開過口。就算那一身宮人的裝扮對人有所誤導,倒底還是溫惜玉自己想多了,非但想多了,而後還惦記多了,準備多了,計劃多了……溫惜玉雖覺得自己有些可笑,但是她並不是一個會遷怒別人的人,隻歎自己太過天真,又總是有些奇怪的執念,而對自己有了些失望。
既然已經確定,其他的五幅再無去看的必要。溫惜玉擺擺手,示意畫師把畫收起來,準備起身離開時,卻又不自覺地往畫師正在卷起的畫卷上看了一眼。
“等等。”溫惜玉伸手壓住畫卷。畫師看了一眼突然皺緊眉頭的溫惜玉,鬆開卷著畫卷的手,重新把畫在桌上鋪平。
因為之前來看畫像的主要目的,是確定小公主和那日撞見的孩子是不是同一個人。所以初看時,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眉眼與長相,直到剛才準備離去時不經意的那一瞥,溫惜玉才發現自看畫第一眼起,心中那隱隱的怪異感來自於哪裏。
這幅畫,畫的是小公主在簷下賞梅,簷邊垂著冰淩,地上是皚皚白雪,趁得鮮紅的梅花格外豔麗。隻是比梅花更為嬌美的,卻是小公主的笑顏。畫上的那個孩子,穿著一身淡粉的小襖,俏生生地模樣很是精神,眼若星辰眉似月,彎起的唇角滿是愉悅,幸福滿溢露於言表。
初初看來,這幅畫很是符合一個被皇家嬌慣著公主形象。隻是……溫惜玉總是想起那日在故皇後宮裏遇到那個孩子時的情景,垂頭抱著膝蓋低聲抽泣的模樣,膽怯著害怕別人親近與觸碰的模樣……於是怎麽看這幅畫,都覺得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