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往日,這些問題也沒有什麽。偏偏這張畫像,的確是有問題的。給主子的畫像,大人的自是要展現端莊大氣華貴,畫出的孩子當然要活潑可愛,這是指一般時期。可是像是小公主這種,剛剛喪母,就過生辰的畫像,多半是要表現出一點對亡母的哀思的。於是也是照著這個慣例,去畫的。可是,那副小公主略帶憂傷神色,坐在屋簷下呆呆望雪的畫像,在生辰那日清晨通過了寧昭儀的審核,卻在皇帝那處被駁回了。
“這是什麽樣子,重新畫,往喜慶了去畫!”
皇帝因此暴怒,駁回要求重畫,不過是數天前的事情,此時想來那般暴躁的話語如同尚在耳邊。陸英微微轉動手腕,那時被砸到的手腕現在還隱隱有些作痛。皇家的事情並非自己可以過問,於是趕製一日,才在小公主生辰當晚趕出了這副畫像。如今德妃問及此畫是否寫實,倒有些探究繪畫當日情景的意思,實在有些難答。
陸英再三猶豫,也隻能模糊地回答溫惜玉一句:“情景自是不虛,隻是生辰的畫像,總要喜慶些才好。”
“罷了。”宮裏的人,總是話裏埋著話,溫惜玉聽不習慣,卻也不願意再強人所難。那個孩子的喜樂傷悲是真是假,自己本就沒有問的立場。倒是這麽一耽誤,溫惜玉倒是重新想起來,太後要自己去寧昭儀那處的真正意圖。雖說自己什麽都沒問到,但是小公主身上的傷,自己總是見過的。至於這傷究竟如何而來,還要太後親自去過問了。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決定好好更文攢人品了……
最近的人品值下跌得很厲害,在等的信件一直沒到。雖說不是很急的信件,但是總是怕丟了。果然用這種傳統的方式,沒有“已發件箱”的保管,實在太讓人操心了。
前幾天去看了泰坦尼克號的3D,綜合來說,網上某條的評論說得很對:“3D效果一般,隻是給了大家一個去回味經典的借口。”
雖說劇情一直是大致記得的,但是已經不大記得很多年前自己看這部電影時候的心情了。同樣的一部電影,一本書,甚至一句話,不同時期的自己去看,總是會有不同的感覺。不過一直都覺得,這真是一部會給人帶來強烈的愛情感,很適合情侶去看的電影,讓人越看到後麵,就越來越希望CP就坐在自己身邊,可以握住她的手什麽的。然後,各位異地戀的同學,你們辛苦了。
一兩年前開始,就斷斷續續地看過一些末世文,接著自己想寫。很多文的構思,因為排不上號,就成年累月地處於想的狀態。大概我看文不是很挑剔,於是覺得末世文的主角,聖母也好,金手指也好,怎麽都好。然後覺得,末世文講的,其實就是一種想要保護的狀態吧,保護一部分人。或者等到真的去寫,大概也會寫成一個,隻想保護所愛的人,而聖母不起來的主角吧。畢竟拯救世界這種這麽有大局觀的事情,距離我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