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新政(1 / 2)

(醞釀和休息完畢!從今天起,日更三章,一為還債,二為還情,持續一個月!)

一九四年元月,漢帝劉協,改元興平,廢元建安,大赦天下。^^去看最新

前一年,是河東聲勢推到至高的一年,不僅當家作主的衛寧一舉冠以三公,奉天子首倡義舉,也為天下諸侯心驚。而在一口氣奪取了涼州,司隸,雍州之後,河東的版圖擴張的速度,幾乎增添了三倍有餘。大豐收之下,尤其讓人心驚膽戰的便是,河東幾乎就沒有傷筋動骨,而現在的隱沒,卻是暗自消化這一年來的龐大所得,但,倘若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一但將腹中消化吸收之後,爆發出來的力量比起之前,何止十倍!

想另外時空,袁紹擁據四州之地,便號稱天下第一,擁兵百萬,壓得曹操氣都喘不過來,而如今,卻也隻有袁紹可與爭鋒。不過袁紹還陷入爭奪青州的戰團之中,呂布不久前擊潰高覽兵馬入主城,北可攻內黃威脅館陶,廣平,東可進青州,攻略濟南,泰安,加上呂布赫赫凶名,袁紹卻也不得不收拾人馬防備呂布了。事實上,在高覽潰退後,若非是袁紹麾下名將張相救,奮力殺退呂布,那一萬多人馬,恐怕也是難全身而退了。

而後劉備親自領兵前來,加重了袁紹的負擔,這無形間,河東與河北的差距,已經漸漸開始撕開拉大。

平滅董卓餘黨的李郭,將長安收入手中,加上河東的繁榮富饒,征戰中的消耗,幾乎可以用飛快的速度修養起來。

天下諸侯隻能盡可能的揮舞手中的馬鞭,驅策自己跑的更快,遲則,恐怕,這個龐然大物必然會亮出那鋒利的獠牙。

正卻是衛寧聲勢正旺的時候,河東又出台了一道新地政令。

主題的中心。便是“唯才是舉”。

單單是這個名頭,便已經足夠觸犯到了衛寧麾下那些門閥地敏感神經。正當所有人驚愕戲謔的等著看衛寧笑話的時候,竟讓所有人不可置信的是,上到那個傀儡朝廷,滿朝公卿,下到州郡縣府,士族鄉紳,竟是沒有一家一戶反對。^^去看最新反而舉手舉腳,“堅定不移”的站在了衛寧的身後。

他們自然是不知道安邑的一場暗潮洶湧,被捏住了把柄地士族們,要平息衛寧的怒火,甚至是朝廷的掣肘,自然隻有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裏吞。而一個暗中的發起者,和一個明麵上的反對者,竟然奇跡而詭異的交融。

劉曄獻八策。旨在削弱世家門閥地權益。八策中。可以說幾乎是斷絕了士族們地權益根基。衛寧不能將他們逼迫得太急。畢竟是拿著敲打地名義去推動政令地行施。自然也不可能全部出台。

在斟酌了在三。衛寧暫時選擇地路線便從當初地大略微微降低了要求。先以擢寒門。唯才是舉開始。

首先約束當地地豪門權柄。非選賢良不得為官。成立“選賢司”。設司學官位。位比九卿但不在九卿之列。唯對衛寧負責。不論士族寒門。以非當地名士下放每年定期做為考究評論子弟才華。從縣至上於郡。在置於中央親自通過衛寧選擇地考官來評教才華。甚至其中真正有才學者得到推薦。還能與衛寧麵前闡述己見。當然。在各關節處。若被查證名不副實。那麼推薦子弟地人。便要受到嚴懲。

這是為了河東大局地利益。雖然朝中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代表了士族地權益。但畢竟也非不智者。也深知這些對河東未來地發展有多少好處。隻是一想到。有可能與一群出身低賤地寒門同朝為伍。這些人心中卻還是有些不是滋味。有反對者忍不住跳出來反駁。卻被郭嘉勃然大怒罵得體無完膚。這些人才發覺衛寧麾下地寒門階層竟然勢力也並不弱小。論起功績名望。武中有徐榮第一。文中有郭嘉為首。河東能與其比肩地幾乎就沒有幾人。惹上了這尊瘟神。誰還敢在說一二?

要整治州郡吏治。自然便要刷走了一大片肚無三兩墨地酒囊飯袋。在本土小士族依附地大士族表態下。也隻能忍受吞了下來。自然便空缺出了不少官位。一時間。寒門抬頭。一批一批頗有才學地人物紛紛登上了他們不敢想象地地位和舞台。

而在士族們無可奈何地做出了讓步。衛寧自然也需要讓他們看到甜頭。雖說刷走了一片並無才學地世家子弟出局。但必要地補償還是需要做下麵子工程。而不至於讓別人覺得心涼。

衛寧筆鋒鬥轉,便很巧妙地將眾人地思維引導下去。本身衛寧有意開國學,既定的目標是要普及文化推廣到平民裏麵去,現在時機並不成熟,但衛寧便正好借那群被刷走地士族子弟來推動國學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