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新政(2 / 2)

凡一郡郡治以上,起學舍,為公控,為郡學,再上,為州學,安邑為國都,則為國學。納入選賢司權限之內,從郡學起往上一直為衛寧所控製,這應該便是最原始的教育部門了。

事實上,衛寧有意無意的提點,選賢司與國學的建立,便是取代了州郡長官推舉茂才,孝廉等名爵的權限和地位,而要走上仕途,則便需要從這個教育部門中脫穎而出。

真正有才華的,能走年度評點推薦上來,這自然是最榮耀的,而次等,可入國學鍍金,他日也有機會走上仕途。這便給了一群世家子弟機會,但隻要真正能在裏麵學到一些本事,衛寧也不回吝嗇賜予。

國學草創,眾士族有心抵觸,但衛寧親自點名,將衛放了進去,便引得了安邑公卿趨之若鶩。世家子弟自然占了多數,但其中在衛寧開恩下,也有不少寒門有幾乎入得裏麵深造。

而選賢司的建立,依賴在衛寧那無二的名望之下以及漢室皇族的正統性,在衛寧和劉曄的共同推動下,首批下方選拔的能臣自然是以寒門心腹為首,打消了那些寒門子弟的憂慮,有才學者紛紛慕名相投。事實上,以衛寧如今的聲望,就算是他的老丈人蔡邕,其實也差不了多少了。他的文治在河東那繁榮無比下便得到了認同,而迎取獻帝更給他的政治人生帶來了無比榮耀的光環,而他的武名,可說天下能比他強的,幾乎沒有。

而在這些選拔出來的人才基礎上,衛寧又將其投放在國學之中,新鮮血液的輸入,又多是寒門子弟,士族的觸手在短時間裏,根本無法伸進來。而在衛寧的強勢掌控下,一切也是有條不須。

一個英雄的魅力,在亂世中,自是龐大無比,間接的,帶來無數賢良趨之若鶩。

自然,除了整頓吏治,擢拔寒門以外,衛寧在沒觸犯到底線的情況下,並沒有就此罷手。無規矩不成方圓,國無法約束則亂,舊漢法已經在一群蛆蟲的專營下千瘡百孔,給士族門閥的萌生發展帶來了肥厚的土壤,衛寧自然要重新整頓。

但新法的訂立,非在一朝一夕,虛耗時日龐大,衛寧點出了幾個重要規矩後,也隻能隔上一段時日抽看進度一番。而即便是新法出爐,也還需要整個勢力版圖內,有了質的變化,方能推廣,衛寧也隻能是未雨綢繆。

最後一點舉措,衛寧便是徹底的廢除了私奴製度,同時清算丈量土地,這也是最根本而不容置疑的一點。亂世以人為本,門閥坐大便是因為私占土地,私蓄人丁,加上他們的特權繳納稅收微乎其微,這些人並不屬於國家,而是個人擁有,力量彙聚龐大,強者足能撼動朝廷根基,甚至家族私兵動輒幾千的都有。

在不取消世家大族固有田地的基礎上,不許私蓄農戶,隻要是人,則必須要備案在冊,為國家之民。而作為交換,衛寧甚至對那些霸占土地的強豪也采取了懷柔交換,他們原本竊取的田地默許為既得利益,但為他們耕種土地的佃戶則搖身一變成為國家公民,並非他們可以肆意予取予得,任人魚肉。

在河東衛氏,河內司馬氏,聞喜裴氏,天水薑氏,鹹陽滕氏等等十三家大小世家一起做出讓步,大勢所趨,各地世族隻能擁附。事實上,現在的門閥士族也不過是初步萌芽當中,還未形成兩晉那般龐大駭人的勢力,在衛寧的強勢下,也自然不得不低頭。相比較,失去了人口,讓世家大族們不得不支付不少招募佃戶的錢糧,衛寧減免的稅收也算稍微有些彌補,至少不至於讓人心疼。

但真正有遠見和野心者,卻能從衛寧這手段中看出真正的厲害。不論是哪個時代,以人為本是最基本的,而衛寧一下子製約住了士族豪門掌控人丁的能力,也便是讓他們失去了發展後續的動力,即便有土地,有錢,有糧,但無人,一切都是空談。而這些人丁的解放,對國家的稅收,又添加了一筆龐大的收入,比起衛寧減免的那些士族財政,雖然不至於填平,但也挽回了不少損失,何況……這些士族階層所享受衛寧的讓步減稅,又能一直持續下去?

如果您覺得《漢末衛公子》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