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候,集合在鄴城的袁紹十五萬大軍,用最快的速度剪除掉劉備的影響力,將任何一個膽敢反對的聲音所消滅,聞得河東的動靜,將衛寧逼迫出安邑,逼迫出太行以西這個烏龜殼子,顯然已經達到了目標。
現在,呂布的重用也並不那麼明顯了,真正的重量級碰撞,在數十萬的會戰當中,呂布就算再勇猛,也掀不起什麼波瀾。而他手中那區區兩萬來人,在攻打鄴城時折損了大半的兵馬,又還有什麼作用呢?
當然,要利用,自然便要利用徹底。
鄴城和泰安讓給他?笑話!
誰知道,這樣一個臉麵反複,立場不堅的家夥,什麼時候會倒打一耙,反而又調轉矛頭對準河北。以前他可以背叛丁原,可以背叛董卓,可以背叛劉備,也依然可以背叛他袁紹!
在袁紹的催促下,呂布顯然對站在劉備後麵的大靠山也頗有怨恨,說起來,和河東之間的仇恨,呂布也並不算輕。當初諸侯共討董卓,虎牢關本該是他揚名立萬的戰場,卻也是他第一次失敗的地方。
無論是典韋嗜血的勇猛,還是黃忠那追星趕月的一箭,披頭散發敗逃,更在眾目睽睽之下,呂布一直還記得那一場印在骨子裏的恥辱。
既然袁紹要挑起戰端,或許在以前會懼怕河東強橫的力量,可在這個時候,既然有了另外一個不遜色的實力協助,呂布自然樂得去找河東的麻煩。
在袁紹調撥了三萬兵馬與顏良後,呂布在袁紹的要求下,欣然應諾隨軍一起南下出征。這個時候,袁紹的實力確實龐大,呂布的高傲也暫時收斂了起來,鄴城固然是答應給了他的,但如今在鄴城的可是袁紹的整整十五萬大軍。就算袁紹在這個是反悔,也是沒轍的。
當然,呂布還是頗為樂觀,自己幫助袁紹做了這麼大地事情,以他豪門望族的身份又如何會食言呢?
唯一感到憂心忡忡的,便是張遼了。事實上。在當初袁紹派遣辛評前來策反招降的時候,他便隱隱覺得不妥,劉備固然現在與他不和,但卻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比起袁紹這條虎狼來說,要可靠得太多。一個具有壓製性力量的所謂“盟友”,比起一個勢均力敵,背後卻還有另外一個強橫靠山地勢力,自然還是後者比較可靠。而顯然。袁紹的打算,本身便是要挑起整個北方的大會戰,在這樣一場無論是數量。質量,龐大的軍力下,張遼決然不會認為,現在的那區區殘兵,能夠有什麼作為。
事實上。張遼認為。呂布地退路並不應該與劉備一刀兩斷。而徹底地倒向袁紹一邊。在如今兩個強大實力地角逐下。勝負之間並不明朗。在這樣模糊地視角下。貿然選擇一方下注。極不明智。站錯隊是很可怕地。重則傾家蕩產。一無所有。在張遼看來。就算河東有各式各樣地隱患。但並不就這樣代表河東便會被河北所擊敗!萬一。假若。要是河東贏了這場戰爭呢?在麵對這樣一個一統北方地霸主麵前。那呂布如今區區一萬多人。又將如何?南麵曹操已經與他水火不容。再得罪了北麵。天下還有何處足可與他容身?袁紹這個虎狼。與虎謀皮。無疑是自討苦吃。更別提。在與劉備決裂甚至是徹底得罪河東地時候。基本上。便已經將自己放在了沒有退路上。
太多地憂慮一一浮在了張遼地眼前。甚至覺得前麵地道路。一步一步地接近深淵。呂布地選擇。無疑便是將麾下所有人地前程都帶進了不可看見地危險泥沼。
嗬。一萬人啊。在這樣一個整個北方地大決戰中。又能起什麼作用?不過依舊是給他人做為炮灰而已。而一旦失去了這些最後地力量。所謂地鄴城。所謂地泰安。就算袁紹不食言付出。又還有什麼力量去經營。去守護?一切都是空談而已。
而在徹底站在河東地對立麵上去。又一次背負著可恥地叛名。無論如何。這個天下。基本上。便在沒有他們容身之地了。就算如同以前一樣東躲西藏。也再也做不到。
張遼已經越發心灰意冷了。在袁紹勸降策反時。他地良言相諫。始終不能在呂布地心中壓過。袁紹許下地龐大虛幻地利益時。張遼。便已經對未來地局勢不報什麼希望了。
一個信仰般地英雄。越發背離了自己地期望。意誌陡然地崩塌。實在讓他天旋地轉。甚至不知道。未來自己該何去何從?
他想看著他敬重的英雄一路叱吒風雲,一路揚名立萬,卻不應該是這樣趨炎附勢,這樣短視的隻看到片麵而飄渺的利益便一頭紮了進去,不考慮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