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誰贏了(2 / 3)

“更不提我人族天才輩出,若是君王為五境,有人修至六境,此人必是君王眼中之釘,肉中之刺,君王必會想盡一切辦法除掉這個六境。長此以往,內耗不止,如何抵禦妖族入侵?”

“此六境若與君王一心,倒是可以成為一段君臣相和的佳話,若不是一心,假設六境已然天下無敵,當可指著君王之麵,高呼大丈夫生當如是,彼可取而代之,君王危矣,人心一道,最是欲壑難填。”

“再者,君王傳承是家天下,須知修行之難,君王可威壓天下,其後人未必。要保證君王之位傳承,則需保證後人也必須威壓天下,如此一來必然要將修行之法視為禁忌,或可由君王一係獨自掌管,學太古暴秦始皇帝焚書坑儒,但此舉必將大舉削弱人族實力,妖族虎視眈眈,任何有識之士都不會做出如此不智的想法。”

“聖人立十二國朝,十二國朝以巫神為尊,但十二巫神不得幹擾人族發展,後仙佛二道崛起,仙庭佛國無君王,是因仙人佛陀壽歲無盡,彼此之間互相製衡,無人能夠脫穎而出,而仙庭佛國是兩界山仙佛鬥爭的延續,如此也隻能是按照兩界山仙佛勢力劃分,是以仙庭佛國勢力大多以宗門,家族為主。”

“我國朝是巫神朝三千年天變時殘存的巫祭與武夫所立,千百年來我讀書人一脈,存的一直是上報人族,下安黎民的心,甚少有野心之輩,四十年前,儒修宗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欲效仿太古人族,重立人王,此為取禍之道,為我所敗。”

“十五年前,巫神朝最後一任大巫祭,欲行逆天之事,以京都百萬生靈血祭不知名存在,天下人莫不義憤填膺,遂揭竿而起,將巫神朝徹底送入曆史的故紙堆。”

“後國朝初立,有天宗腐儒建議推選天下人族共主,仿效太古神話堯舜禹三代之治,被我否決,若是有共主,共主無限製的權力必然導致腐化,演化下來,就成了君王的家天下,遺禍無窮。”

“經過大量的商議,確定國朝體製,以五大執政為首,仿太古三省六部設兵,工,農,禮,吏,刑六部,執政由天地人三宗,武夫,世家各出一人,六部官員及地方官員由讀書人擔任。一應製度,除剝奪巫祭一道外,都隨巫神朝,畢竟巫神朝的製度,乃是聖人所創,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

“至於執政會議,頂替的是巫神朝巫祭大會的角色,不過是大事表決,不幹涉具體事務,六部負責具體執行。”

“這也不過是個權宜之計罷了,國朝平穩運行十五年,也無甚大的問題,於是就這麼將就著。”

夫子說完,對著李解笑道,“明白了麼?”

“大概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說,君王隻適合常人的世界,擁有超人力量的世界,君王製度就是一顆毒瘤,是禍亂的根源。”李解說道,“夫子,我還是有疑慮。”

“說來聽聽。”

“執政是天地人三宗武夫世家各出一人,執政會議若是妥協,勾連,會不會形成一股可怕的勢力,在執政中誕生君王?還有這五大勢力若是聯手,天下豈不是無人可以抗爭,這五大勢力豈不是高高在上,從此脫離民間。”

“問的好,這正是要五大執政而不是單人執政的原因,要做執政,必須達到五境以上修為,才能抵禦大部分的暗殺,五境之上的讀書人,已經形成自己的道,旁人的道理與自己的衝突,若是辯經不過,便是道爭,道爭不死不休。”夫子說道,看了一眼官迷兒,繼續說道,“三宗讀書人,道理各不相同,世家牆頭草,武夫腦筋不夠,執政會議大多是草草收場。”

“那又如何製定決策?”

“三宗讀書人就算是道理不同,但想要當上執政,必過問心一關,問心一關,是聖人所立,本是挑選心向人族的妖神,甄別包藏禍心之輩,如今用來遴選執政,卻是恰當不過。執政之間道理雖不同,隻要是對人族發展好的,我等又有什麼理由反對呢?”夫子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