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入沙場 第四十八回、初上盤龍閣(2 / 3)

嶽昭明道:「是呀,過了這丹賜縣,順著水路明日就到了。」

「丹賜縣?」香思見得江邊界碑,大青石上篆刻著牛渚渡三個字,便道:「此地莫不是那李太白題詩的地方?」

嶽朗笑到:「正是,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當年太白途徑此地,追慕東晉將軍謝尚聽得詩人袁弘吟詠而賞識的故事,遂賦詩一首,便就是這裏。」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這是一般怎樣心境呢」香思喃喃唸叨。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李太白當年在這裏憑弔古人,他也是知曉我們今年也會在此憑弔他了!想來千百年之後也該是有人憑弔你我,再過個千百年我們的後人也要被憑弔咯!」嶽朗忽然一陣清笑:「哈哈哈哈,古人把李白稱作謫仙人,今人也把我叫做謫仙人,今天這小謫仙人,便要請著老謫仙人共醉一場!」嶽昭明進了船艙取了一大壇酒便要暢飲。

香思娥眉輕皺:「傻哥哥,李太白已是古人,哪裏能同你這般暢飲?」

「哈哈哈,傻丫頭怕甚!」嶽朗一把挽起香思的手:「哈哈哈,你聽聽這風,看看這山,這水,這天上星!這月!哪個不是和數百年前一樣!蘇東坡說天地一瞬,他既剛來過,我便敬與他」

言罷講酒罈全部傾入江裏,舀起一瓢秋水,暢飲起來:「哈哈哈哈哈,太白兄這酒可好!」

香思忽然長笑,也舀起秋水,便是暢飲。那長江之水流入滄海,這酒就是贈飲的天下,那長江古今奔騰那一敬,便是相對古今。。。

三人各自傾醉,便引得無數痛飲之客,更見那山間明月,竹林花草,秋風落葉,瀲灧秋水,那江中魚兒,渡口青石,泊他們的船也紛紛醉了。正到酣時嶽朗拿出長簫幸右手雖無氣力仍可操持樂器,凰鳴而簫,香思對曲長吟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杯莫停....與爾同銷萬古愁。。。」節奏鏗鏘,是絕美的曲調。俄而興盡,香思便同嶽昭明醉臥在夾板上,長眠至曙。

是夜嶽朗入夢,見得山間月下有一清雋仙人,一身白衣與其對飲,二人興起,仙人便舞劍助興,劍法卓絕淩厲,綽然風姿,高古不凡;一時間,山猿哀嘯,凰鳥徘徊於瑤池,六龍吞吐於日月,仙鶴翔集於蓬山,滄海海間巨鯨簁尾,湧入明月,那巨鯨又撼天勤地,扶搖直上化作萬頃飛鵬,好一番壯闊景象;夢醒而罷,見得身旁玉人醉臥,嶽朗心知香思身子弱,受不得涼,將她靠在肩頭抱回船艙,自己臨風而坐,想起那仙人所舞劍法,雖與辛棄疾的劍有幾分相似,但似乎更加卓絕,而這劍法也悄然爛熟於心……忽然大喜,挺劍而出雖然右手以廢,但左手持劍亦是自如無比,頃刻便將那劍法學會,嶽朗怔怔望著心道:「莫不是,莫不是心感太白,夢受神劍?這劍法精絕之高天下罕媲!降龍十八掌雖為武林神功,但需久久苦練方可純熟對敵之時方可勇不可當,這劍法竟然天生住在心裏,舉手投足盡是絕招,這日後莫說是智障和尚,就連天下一等一的高手便也不與遜色了!」想到這裏,嶽昭明有感太白高義,對江長拜……久久離去。

是日曙晨,江霧茫茫,江船從霧中駛出,登臨渡口,怎知嶽昭明傷勢複發不可多行,便決定奔梅林山盤龍閣道觀稍作休整。盤龍閣依山而建,是丹賜縣有名的道家古觀平日香火鼎盛,黃誠善道長也是著名的善人,與嶽昭明有故,九十歲高齡依然日勤功課實屬難得,建炎年間他救了從金人地界逃難大和尚釋光鎮,見其與弟子生活難以維繫,便拋開佛道芥蒂,與其金銀,在自家道觀山中田畝興建佛寺,且開施義診,為鄉裏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