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言》乃是宏輔召集賓客門人所作,他名頭大、官位高,自然四方士人彙聚門下,其中懂天文的、識曆法的、知數算的,各種類型都有。於是他便端出很多對於後世來說並不高端的天文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工程學知識,交給賓客們連綴成書。
隻是其中很多知識,他或者記不大清楚了,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過沒有關係,計算和論證這種麻煩事兒,全都交給賓客們去做就好了嘛——其弟子諸葛孔明也在相關天文、數算和工程方麵,付出了相當大的辛勞。
但隻有這圓周率,是宏輔雖能背誦小數點後麵十位,可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計算,手下也無人明白。這年月人們普遍接受的就是《周髀算經》中所言“徑一而周三”,也就是說,圓形直徑的三倍就是圓周長度了——誤差實在大得令人發指。此外,張衡在數十年前提出過新的計算結果,約為十的開方,也就是3.162,真正準確度也隻到小數點後麵一位而已。
要等數十年後,數學家劉徽才使用“割圓術”,推算到小數點後第四位(3.1416),然後南朝祖衝之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在全世界保持了八百年的領先地位。所以這年月,是根本不可能有人懂得比較精細地計算圓周的方法的,就算是宏輔給出了小數點後十位的答案,倒推回去也沒人能夠辦得到。
考慮良久,雖然跟自己書中嘲笑的很多錯誤觀點、偽科技一樣,也隻給結果而不列計算過程,是宏輔最終還是把這個數字堂而皇之地記錄了下來……
且說初試完畢,馬鈞跟三名打算應明經試的小夥伴一碰頭,說我的明算題目非常簡單啊,你們如何了?陳紵麵無表情地答道:“初試耳,非難也。”馬齊個子矮,所以經常被迫要仰頭瞧人,就此養成了腆胸凸肚的習慣,當下一副雄糾糾的氣概,拍拍胸膛:“便難三倍,吾亦必中也。”隻有馬夏一直不停地抹著脖子上的油汗,不肯作任何表態。
判卷速度倒是出乎意料地快,估計郡府本身也不想篩掉太多士人,翌日便出了結果,僅僅刷落十六名而已,絕大多數應考者都算是獲得了前往洛陽的資格——很遺憾的,馬夏馬德華也在黜落之列。
馬夏一個勁兒地抱怨,說我是因為前兩天在酒肆吃壞了肚子,這才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但以他的出身,也隻敢跟同伴們哭訴而已,是沒膽量上稟郡府的,隻好灰溜溜地打道返鄉。倒是有幾個世族子弟公然向郡府提出訴訟,要求重考,王元伯直接命人叉將出去。
——他琅邪王氏才是真正的世家大族,名震關東,而關西自從被董卓、李傕、郭汜、韓遂、馬騰等輩肆虐過以後,還剩下幾家豪門啊?豈敢與他相比?再說了,他王氏還跟當今太尉是宏輔的是家結為姻親,又怎會畏懼扶風這些地頭蛇?
留下的考生們繼續在郡校教授督促下刻苦複習,直至望日,這才祭拜過天地、先師,然後由郡中派車,郡兵護衛,浩浩蕩蕩地離開武功,前往洛陽而去。將近一百人,擠擠挨挨地坐了七乘馬車或者驢車(沒辦法,郡府就這麼多車輛了,多一半兒還隻能腿著),後麵還跟有四乘牛車馱帶糧食和帳篷——雖說官家食宿全包,但那麼多人,不可能讓你們吃住沿途驛站啊,非跟蝗蟲過境似的一路掃空了不可。
先抵渭水,有事先準備好的船隻,把考生們全都轟上船,經槐裏而入關中,次一站是長陵,然後陽陵——關中、馮翊二郡由此東去,即以渭水為界。隨即一口氣直放鄭縣,鄭縣以東水道曲折,不便行舟,因而安排考生們先在城外安住兩日,暫洗風塵,也好等等後麵陸路過來的行李。馬齊還想進城去玩耍,隻可惜馬夏已然被黜返鄉,他孤身一人,也無朋友,這遊玩起來未免孤清,且又有些可怕。於是好說歹說,連拉帶扯,才終於說動陳紵、馬鈞二人放下一天書本,跟他進城去吃頓好的。
當然啦,堂堂族長之子,行囊豐厚,當然得由他馬伯庸來請客啦。
正是秋收時節,一路行去,但見麥浪金黃,隨風而舞,田中三三兩兩的農人忙著開鐮收割,倒好一幅太平畫卷。陳紵對同伴說:“關中距扶風不遠,氣候絕類,今關中既得大熟,料我扶風亦佳年也。”
正行之間,遠遠的縣城在望,忽然隨風傳送過一段歌子來。三人側耳傾聽,隱約似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