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青在一邊跟著看完姬子悅的日記。
內心五味陳雜。
她不知道怎麼評價姬子悅這個人。
兩個人因為都是貧苦家庭出來的,所以在大學,一直是互相幫扶,兩人是最好的朋友。
姬子悅卻傷害了她心愛的人,甚至背著她對李東澤有想法,甚至還“獻身”過一次。
可偏偏,姬子悅也是有著很多無奈,到了最後,甚至以死亡劃上整個事情的句號,又讓林青青心裏堵得慌。
李東澤沉默的坐在座位上。
“青青。”
“嗯?”
“給我說說姬子悅家裏的事情吧?”李東澤想盡力的去了解這個一直小心翼翼的女孩。
光是從日記上,就能看出姬子悅生存條件的艱苦。
林青青擦了擦眼淚,仰著臉,看向窗外的書,緩緩道:“子悅的家庭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是家裏的頭一胎,那一年,趕上計劃生育嚴卡。
東江市,作為一個省會城市,遠比咱們老家卡的嚴,生了個女兒,讓姬子悅的父親十分不滿。
姬子悅經常和我說,小時候,她看見爸爸打媽媽,就非常害怕,不僅是害怕爸爸的凶狠、媽媽的傷痛,更害怕爸爸再打完媽媽之後,媽媽會打她。”
“後來,為了生她弟弟,她們家被罰了一萬,這件事的錯誤也被怪在了姬子悅頭上,她想擺脫這個家庭,又十分依賴這個家庭。
於是她學習,上初中拿獎學金,上高中拿獎學金,上大學拿獎學金,這樣,她就能上學了,也能縮衣節食,把獎學金的大部分,留在家裏。”
“東澤哥,你知道嗎?”林青青眼裏閃著淚光:“姬子悅在跟我說,她其實是知道她父母同意她念大學,不僅是因為大學的獎學金更多,更多的還是想讓她變得更值錢。
到時候,找一個大城市的老板嫁了,家裏就一下子富了,她弟弟的房、彩禮就都有了。
說這些話的時候,姬子悅甚至都沒掉一滴淚,但我能從她的聲音中聽出絕望、失落,以及對父母的期待。”
李東澤聽著這些話,心裏很不是滋味。
姬子悅養成那種自卑怯生生的性子,家庭的原因,占大多數。
林青青還在說著:“她想向父母證明,證明她是有用的,她自己就能贍養好父母,不比男孩子差,但我知道,本質上,她是想得到缺失的那份父愛母愛。”
對比林青青,姬子悅是悲哀的。
林青青也是家中的獨生女,隻不過,她的父母很愛她,雖然家裏窮,但卻把林青青寵成了小公主。
這也是為什麼林青青要比姬子悅自信開朗很多的原因。
林青青的話說完後,包廂裏陷入了沉默。
姬子悅的悲劇,不是姬子悅一個人的悲劇,那是以姬子悅為代表的一群人的悲劇。
中國之前是農耕文明,男孩就代表了勞動力,代表了收成。
這種重視勞動力的思想根深蒂固,哪怕現在的經濟再發展,“養兒防老”這句話也一直在提。
尤其是趕上計劃生育,二胎罰款。
這讓那些重男輕女的家庭,更害怕自己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如果是,他們寧可偷偷生下來,背著罰款,也要生。
但往往不盡人意。
生男生女並不能人為控製,也不能以主觀意識所轉移。
悲劇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產生的。
被經濟快速發展而忽略的精神素質發展,太需要提高了,更深層次的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製度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