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求訂閱)
韋玄成是大鴻臚韋賢之子,也是第一次科舉考試的次名,所以不就之前,才得以出任比千石的諫議大夫。
韋玄成如今不過三十六七歲,正是壯年的時候。
雖然如今他還名不見經傳,但是日後仕途卻一路順暢,當上了禦史大夫和丞相,才能不輸於大漢帝國的其他名相。
在招攬名臣這件事情上,就應該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招攬——這是劉賀自帶的優勢。
至於韋玄成的官職,劉賀也已經想好了。
走進到宣室殿之後,韋玄成非常有理有節地對天子行了一個全禮:三十多歲,正是壯年,是最能任事的年齡,也是最想做出一番成就的年齡。
對於韋玄成,劉賀印象最深的是兩件事情。
一是謙遜俠士,對貧苦百姓的事情頗為上心,幾乎就是另一個版本的劉病已,也許是誌趣相投,在原來的那條時間線上,韋玄成才會被劉病已重用。
二是不慕名利,在其父韋賢死前曾經有意讓韋玄成繼承扶陽侯的爵位,但是在其父死後,他居然靠假裝癲狂,將扶陽侯的爵位讓給了自己的哥哥。
再聯想起不久之前,霍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給霍山霍雲要爵位的事情,劉賀對韋玄成自然是又多了一份好感。
這樣的人,來當門下寺的長史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韋卿在科舉考試中的文章,朕看過了,寫得很好。”
“陛下謬讚了。”韋玄成恭敬地答道。
在那篇文章當中,韋玄成提出了大漢尊王攘夷所攘的“夷”不應該隻是匈奴,還應該包括其餘各族,更提到了攘夷不應該隻從武力入手,還應該以教化為主——讓蠻夷受到聖人教化,與大漢共尊儒術,才是平定四夷的最終策略。
聽起來雖然有些務虛,但是如果真的能夠將其當成一件實務推行下去,那麼確實是一項很好的舉措。
很多舉措,不是不好,而是無人落實,最後其內核被逐漸掏空,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韋卿參加完科舉考試,在朝堂上的官職定下來了嗎?”劉賀問道。
“定下來了,比千石的諫議大夫。”
“不錯,不滿四十,就能當比千石的諫議大夫,你在同齡人當中已經是佼佼者了。”
“陛下謬賞了,微臣誠惶誠恐。”韋玄成初次單獨麵聖,雖然父親韋賢昨夜已經在家中提點了很多,可他仍然不免有些慌張。
此時劉賀的年齡比韋玄成足足要小上一倍,說“同齡人”幾個字的時候有些怪異,但是韋玄成卻麵如常色。
皇帝是君父,君父年齡再小也是君父,臣子年齡再大也是臣子。
這是萬萬不能顛倒錯亂的。
“朕想與你商量一件事情,你看如何?”
君臣奏對,都有規矩,更別說韋玄成這種出身於官宦之家的青年才俊,終日耳濡目染,對朝堂的規矩很是熟知。
他從未聽說過天子居然要與“臣子”商量事情的。
即使要商量,那也應該是和三公九卿商量,自己這個剛剛拔擢成諫議大夫的“新人”,又怎麼當得起這個詞呢。
當下,韋玄成更是誠惶誠恐,連稱不敢。
“朕想把你調來門下寺擔任長史,品秩也是千石,你可願意?”因為韋玄成有官職在身,所以劉賀不能直接征聘,所以召見他的時候,並未提前告知他緣由。
開府建牙的各個府衙當中都有長史,大將軍府有將軍長史,丞相府有丞相長史,是這一府之中所有幕僚的領銜者,要協助府衙的長官對府衙進行日常管理,而最為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管理往來的文書。
雖然和諫議大夫一樣,長史的品秩同為比千石,但是畢竟屬於府衙當中的門下吏,因此並不如能參加大朝議的諫議大夫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