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朕掌握了大漢的喉舌(一更)(2 / 2)

顯然這是有一些作用的,這棵將死的老樹似乎煥發出了一絲生機,眼中又生出了許多對名利的熾熱。

恐怕,在有意無意之中,蔡義已經將自己歸到了“帝黨”當中了。

蔡義站了起來,來到了霍光剛剛離開的那個位置,用一種高亢的聲音說道:“陛下此舉有上古賢君的風範,哪裏是齊威王可以比的呢,老臣認為這《長安月報》定能起到廣開言路的作用,獲得百姓稱讚的。”

“蔡卿這麼說了,那麼朕也就放心了。”劉賀點了點頭。

霍光是三公,蔡義是三公,還有一個三公是接替楊敞的丞相任宮。

任宮五十多歲,在最近的幾任丞相當中,年齡最小,資曆最輕,而且剛剛上任,還談不上威望不威望。

但是過場還是要走的,天子怎麼能冷落當朝的丞相呢?

“朕的這第三個目的,就是想通過這《長安月報》,讓更多的百姓能了解到朝堂是如何施政的,施政之前讓百姓有所知,施政之時讓百姓有所見,施政之後讓百姓有所思,政令定然更加通暢,任卿,你是百官之首,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任宮還從未在朝議上被天子點名對奏,雖然他是霍光的死忠,但是此刻仍然有些激動,連忙就站了出來。

天子的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難回答,因為大將軍剛才已經發表過意見。

既然大將軍都對此事讚同,自己也沒有意見反對。

“回稟陛下,微臣覺得此舉甚好,以後朝廷下達政令的時候,可以提前通過《長安月報》公布,讓百姓提前知曉,先觀民意如何,朝堂借此可以獲得一個轉圜的餘地,微臣以為,不隻要有《長安月報》,其餘各郡國應該也要有各郡國的月報。”

這其貌不揚的任宮果然不簡單,不僅緊跟著霍光表達了觀點,更是猜到了劉賀的想法,順水推舟拍了一下劉賀的馬屁。

雖然立場不同,這讓劉賀覺得非常受用——天子也喜歡別人拍馬屁。

投桃報李,劉賀自然要誇獎幾句對方:“丞相不愧是百官之首,居然想到朕的前麵去了,興辦郡國報,也是應有之意,但是現在難免有些操之過急了,等《長安月報》的事情理順之後,再陸續在各郡國推開也不算遲。”

“諾!”

在劉賀的“坑蒙拐騙”之下,辦《長安月報》這件事情,幾乎沒有遇到任何的阻礙,就在朝堂上獲得了朝臣們的全部認同。

這是門下寺的太學該管之事,在朝議上通過之後,甚至都不用再經由霍光和尚書署審定,就可以直接推行。

相比於十五萬漢軍出征的這“頭等大事”,這寫在薄薄一張宣紙上的《長安月報》顯得弱不禁風。

經不住風雨,經不住水火,更經不住刀劍……但是卻可能構成最堅韌的“民心”。

天子劉賀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大漢帝國的喉舌。

此刻可能看起來不起眼,但是不久之後卻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這是今天第一更,十五分鍾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