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朕看這大漢,忠臣比奸臣多!((2 / 3)

在這等待中的短短一炷香的時間裏,韋玄成想起了昨夜回府之後,與他的父親大鴻臚韋賢相談的一幕幕。

昨日午後,當韋玄成接到戴宗送出來的口諭之後,特意離宮回了一趟家,將天子也深夜召見自己的事情告訴了他的父親韋賢。

韋賢沒有多說什麼,隻說了等韋玄成回來之後,父子二人再深談。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一夜。

當韋玄成回府之後,整個韋宅已經隻聞雞犬之聲,再無人言動靜了。

韋氏父子二人在小書房裏相見,在一盞孤燈之下,對坐而談。

韋賢也是儒生出身,自幼就跟隨大儒江公學《魯詩》,後來因為孝昭皇帝喜歡《詩經》,韋賢被天子詔進宮中講論經意,所以也被先帝尊為老師。

韋賢是老來得子,所以韋玄成不到三十五,其弟韋宏不過三十,而韋賢今年已經是六十有五了。

“父親,縣官今夜將我等詔去,與我等談了一件大事。”

韋玄成不敢在父親麵前賣弄關節,所以不等韋賢往下問,他就將今夜在溫室殿中發生的事情說了出來,連帶血書詔也一同講了。

韋賢聽完,默然不語,那渾濁的眼神久久才轉動了一下,用略微蒼涼的言語說道:“未曾想到,縣官竟然有如此大誌。”

“父親,在溫室殿時,我也在血書詔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未曾與父親商議,這是兒子魯莽了。”韋玄成說道。

“你是覺得我會阻攔你嗎,又或者會讓你去向大將軍出首?”韋賢問道。

韋玄成沒有說話,用沉默已經表示了自己的態度。

韋賢也不以韋玄成的態度為忤。

一個人的選擇,不代表一族的選擇——個人生死,與世家大族的延續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

“那我且來問你,如果我明日要去向大將軍出首此事,被你所知,你會做何選擇。”韋賢的眼中罕見地露出了一絲玩味。

沉默片刻之後,韋玄成麵無表情地說道:“那兒子今夜就會做出大不孝之事,待給縣官盡忠之後,再自刎謝罪。”

韋賢沒有生氣,臉上的肅穆反而變成了欣慰,接著微微點頭笑道:“如此甚好,你有這個決心,為父也就放心了,你按照心中所想,放手去做即可,韋氏一族,與你共同進退,與縣官共同進退。”

“諾!”

就在韋玄成想到此處的時候,天子的聲音將他的思緒帶了回來。

“韋卿,進來吧。”

“諾!”

劉賀今天特意將韋玄成叫來,是有好幾件事情要辦。

在這個年輕的門下寺長史進殿之前,劉賀正在寫一封信,這封信要讓韋玄成立刻派人送出去——這也是今日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韋玄成進殿之後,劉賀卻並沒有立刻將信拿出來,而是先向韋玄成詢問已經離開長安四十多天的蘇武、傅介子使團的消息。

“韋卿,蘇武和傅介子等人可有來信。”

“有,按照我等原來的謀劃,他們每過五日就會傳信回來,最後一封信是五日之前到的,這封信寄出來的日子是九月十五,他們正準備從敦煌郡前往匈奴。”

從大漢到匈奴單王庭,最便捷直接的線路當然是從長安出發,一路向北,從朔方郡進入匈奴領地。

但是,朔方到敦煌之間東西延展的一千多裏邊界,正是大漢和匈奴交鋒的前線。

雖然這十幾年,戰事少了許多,但是風波並沒有完全平息,大大小小的衝突從未斷過。

否則在那長城的烽燧之上,也不可能還戍守著那麼多忍饑耐寒的隧卒了。

所以,不能自然不能明火執仗地走這條路。

想要從大漢到匈奴,就必須要向西經過河西走廊,從玉門關出敦煌,再從敦煌進西域,進入西域之後,再折回向著東北方向前進,就可以進入匈奴領地了。

西域是大漢和匈奴爭奪的對象,同時也是大漢和匈奴的緩衝帶和溝通橋梁。

從國家層麵來看,匈奴和大漢兩國雖然是上百年的世仇。

但是對於兩國普通的底層百姓來說,有時候來自上層的壓迫比異族的壓迫更嚴苛。

所以他們總會在私下有來往,更不要說在西域及周邊,本就就有許多人是漢匈、漢胡的後代,自然很難說清楚自己到底是漢人還是匈奴人。

而除了這些雜居的後代,還有一個人群也在維係著漢匈兩國私底下的聯係。

那就是天生逐利的商人——不能在朔方、居延和匈奴人做生意,那麼就可以從西域繞行。

這樣一來,就可以讓西域各國再賺一個中間價。

所以,西域不僅是大漢和西邊的大秦等國的交通要道,也是大漢和匈奴的交通要道。

此時,蘇武和傅介子等人能順利進入西域,意味著他們要走的路已經走了三分之一了——而且距離寄信的日子又過去了許久,應該已經走得更遠了。

“這一路上,他們可曾遇到什麼困難?”

“送回來的信中說了使團一切安好,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的官員都給了他們極大的便利,因為沒有什麼意外,所以下官擅自做主,沒有將此事上報陛下。”

劉賀點了點頭,對此表示肯定。

不隻是肯定門下寺的大漢帝國各郡國獲得了認可,還肯定了韋玄成處理事情的妥當。

劉賀要的是一個能輔佐自己署理門下寺事務的長史,而不是一個隻會上傳下達的應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