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朕看這大漢,忠臣比奸臣多!((3 / 3)

“他們的信中可有提過,大約會在何時返程?”

“如果路上沒有其餘的意外,根據微臣的推算,使團在九月二十就從西域進入匈奴境內了,九月二十七能尋到匈奴王庭,此刻,恐怕已經準備起身返程了。”

匈奴王庭雖然不是一座城,但是沒有戰事的時候,也不會隨意遷徙的——所以,劉賀才要搶在漢軍出征之前,讓他們盡早出發。

如今聽到這個消息,劉賀有一些吃驚,沒想到在自己毫無覺察的時候,使團竟然就已經要返程了。

也就意味著,蘇傅使團的使命已經有了一個結果,隻不過這結果暫時還沒有傳回來罷了。

劉賀的心非常急切,很想知道蘇武是否接回了自己的家人,很想知道那個叛漢者李陵是否願意歸漢,很想知道劉病己和郭開這兩個遊俠有沒有什麼奇遇。

但是,再心急,劉賀也隻能安安靜靜地等下去。

“最快大約要在什麼時候,才能得到他們的消息。”

“恐怕要到十月二十五之後,才有可能知道他們在王庭所發生的事情。”

那就是還有二十日,劉賀隻能等下去。

劉賀暫時將此事拋在了身後。

匈奴太遠,長安太近,要先解決眼下的事情。

“昨夜回去之後,韋卿可與你的父親談過了?”劉賀問道。

“嗯,家父說不管是大鴻臚,還是門下寺長史,都是大漢的大鴻臚和大漢的門下寺長史。”韋玄成說道。

劉賀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意味著,在九卿之中,劉賀又獲得了一票,勝算自然又多了一分。

“朕今日讓你來,是要你去送一封信,這封信非常重要,所以你必須要挑選信得過的人去送。”

“諾。”韋玄成簡單地給出了回答。

“韋卿就不想知道,這封信是寄給誰的嗎?”劉賀笑著問道。

“既然陛下說這封信很重要,那麼微臣隻要派信得過人送到即可,至於信中寫的是什麼,並不重要,也不是微臣要關心的。”

“這封信是要送給領兵在外的水衡都尉後將軍趙充國的。”

韋玄成神色一凜,昨日在溫室殿裏的時候,天子可未曾提到過趙充國。

今日天子要給他寄信,那麼很多事情就不言而喻了——這趙充國看來也是天子看準的人。

天子現在要給趙充國送信,自然是與在朝堂上削霍的事情息息相關。

“所以韋卿打算派誰去送這封信?”劉賀問道。

“舍弟韋宏,現在是光祿寺的郎官,曾經到西域周遊半年,微臣覺得可以派他去送這封信。”

韋宏,在原來的曆史線上,會成為東海太守,自然也不是一般人。

韋玄成能讓自己的親弟弟去送這封信,可見剛才所言不虛,整個韋氏一族,已經堅定地站在了自己的身後。

和安樂那個牆頭草比起來,高下立判。

“好,此事就交給韋宏去辦。”劉賀說完,就從懷中把那墨跡未幹的宣紙交給了韋玄成。

“陛下,不需要用傳信筒封印嗎?”韋玄成疑惑地問道。

“為了預防萬一,將信帶回去,讓韋宏背下來,然後將信燒掉。”

韋玄成有一些驚訝,又有一些感動。

傳口諭,這意味著天子對韋玄成和韋宏的絕對信任。

“微臣明白了,定讓舍弟不負君恩。”

……

韋玄成隻是劉賀要見的第一個人,在他離開溫室殿不久,戴宗就帶著一個老人來到了殿外。

這個老人不是別人,正是三公之一——禦史大夫蔡義。

禦史大夫本來是丞相的副手、侍禦史之首,在朝堂上有超然的地位。

在大漢初建之時,丞相府和禦史大夫府合稱二府,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軍國大事都是皇帝和丞相、禦史大夫共同商議決定的。

丞相作為“百官之首”,其實與天子在權力上有著天然的矛盾,所以禦史大夫就成了二者的粘合劑,因此就與天子反而更親近一些。

除了協助丞相監察、考核百官之外,曾經的禦史大夫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百姓群臣向天子上書的章奏,由禦史大夫府代天子整理。

但是孝武皇帝開始,禦史大夫的這個職責被剝去了,並且並入到了尚書署的權責當中。

這本是孝武皇帝收繳朝權的一個手段——但是現在,卻成了霍光擅權專權的工具。

劉賀如果想要削弱尚書署和霍光的權力,那麼就要推翻孝武皇帝為鞏固君權所做的一些事情——霍光是大漢的“隱形天子”,想要削減霍光的權力,其實就是削減天子自己的權力。

而削減天子權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相權”,讓三公九卿去分割尚書署的權力。

在三公之中,丞相任宮肯定是霍光鐵杆的黨羽,劉賀當然不能寄希望於他,那麼就隻剩下禦史大夫蔡義了。

丞相都被孝武皇帝削弱成了擺設,禦史大夫就更加是擺設了。

官吏百姓向天子上書一事,原本就是禦史大夫所轄之事,那麼讓他重提此事,就再正常不過了。

大漢忠臣不少,讓蔡義來當這個先鋒,也是給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給你機會,就看你中不中用了。

我有罪,天天想加更,天天都有點寫不完,盡量再調整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