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回想起來,也有一些摸不準。
“子儒,縣官雖然是孝昭皇帝的子嗣,但並不像孝昭皇帝,反而更像孝武皇帝。”
那是當然,從血統上說,孝昭皇帝是縣官的叔叔,而孝武皇帝是縣官的爺爺。
像爺爺多一些,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子儒可以再想想,如果是孝武皇帝麵對如今的局麵,他會做什麼抉擇呢?”
張安世猜不出來,那麼自然就沒有資格向天子上書進諫了——天子比他們站得高,自然看得遠。
但是,身為臣子,總覺得進諫上書才是本分,因此總有一些不甘。
許是看出了張安世那一點點的不甘,丙吉隻能繼續勸解地說道:“縣官終有一天會成為千古一帝的,在這緊要的關頭,我等不需要上書,隻需要聽縣官的差遣就可以了。”
“不對縣官的詔令有絲毫的懷疑,縣官怎麼說,我等就怎麼做,這才是我們臣子的本份。”
“如果縣官要征詢我等的意見,我等將所見之事如實上奏即可,不必自尋煩惱。”
聽到這裏,張安世似懂非懂,他有一些明白,但是卻又不全明白。
看到這個忠心耿耿,但是卻有一些謹慎和執著的光祿勳,稍長幾歲的丙吉打算再勸一勸他,免得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什麼衝撞忤逆天子的事情來。
“縣官孤身來到長安,幾個月就開創下了如今的局麵,沒有一窺千裏的本領,是絕不可能做到的。”
“那日,縣官將我等叫到溫室殿去寫血書詔的時候,恐怕他就已經猜到了後麵的種種可能。”
“所以,我等就不要庸人自擾了。”
丙吉的話說得雲淡風輕,這反而讓張安世有一些疑惑。
他們二人似乎是同時成為天子的親信的,說到底與天子相處也不算久,為何丙吉會如此篤定。
“丙公,為何你如此篤定?”
張安世問得十分巧妙,並未說“你為何如此信任天子”,因為這未免有一些太大逆不道了。
丙吉當然不能說“我曾經派人刺殺過縣官,而縣官既往不咎,胸襟魄力異於常人”。
但是,丙吉卻可以用另一件事來說服張安世,來徹底打消他的疑慮。
這件事情就和二人一直在回避的那個人有關係。
“我有一件事情,說出來之後,就可以讓子儒再無疑問,但是此事有一些隱晦凶險,你可敢一聽?”
丙吉不這麼說,張安世倒還不會起疑心,現在這麼說了,他反而更想知道了。
“這有何不敢,說錯話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怎麼可能聽錯話而下詔獄呢?”
“好,那我就冒著殺頭的風險,與你說一說此事。”
張安世看出丙吉的嚴肅,立刻也坐得更直了一些。
“你可還記得,那個差點成為你兄長的乘龍快婿的少年?”丙吉問道。
張安世當然不會忘記,如果不是自己的兄長來問自己,那麼那個少年很有可能成為張家的賢婿了——更可能成為張家的一個禍端。
“丙公說的是那個叫做劉病已的少年嗎?”張安世為了確認,便再問了一次。
“正是。”
“這少年與此事有何幹係?”張安世不解地問道。
“那我先問問子儒,這少年與縣官是什麼關係?”丙吉笑著反問道。
“如果要論起來,他應該是縣官的侄子吧?”張安世放緩了說話的速度,似乎已經能品味出了其中的一些深意。
“那我再問一句,如果……”
丙吉往偏殿外再看了看,確認那些昌邑郎離得很遠之後,才接著說了下去。
“如果沒有縣官,霍光要立新君,哪一個宗親最合適呢?”
這個敏感的問題脫口而出之後,張安世先是疑惑,緊接著瞳孔就猛地縮了一下。
“丙公是說這劉病已是最合適的人選?這未免太……”
張安世本想說的是驚世駭俗,但是看著丙吉那神秘的笑容,他把話咽了回去,細細地想了起來。
很快,他就發現了這個事情居然有一點合理性。
劉病已絕不是承續大統的最好人選。
但是卻是除縣官之外的最好人選。
廢太子據、燕剌王旦、廣陵王胥都犯了謀反大罪確實不假。
但是至少孝武皇帝曾經對廢太子據的死表示過悔意。
而孝武皇帝更是通過天下大赦的方式,還了劉病已一個無罪之身——至少比燕剌王旦和廣陵王胥的子孫要幹淨多了。
如果沒有了縣官,劉病已還真是孝武皇帝本就不多的子嗣中,唯一合適的人選。
張安世有些遲疑地問道:“丙公為何要說起此事?”
“你可知道這劉病已在何處?”
“聽說一直是在暴室裏當差。”
“其實,縣官已經見過他的。”丙吉沒有再為難張安世,直接將這句話拋了出來。
“難道縣官將他……”
丙吉搖了搖頭,想起那一日,自己也是這樣驚恐地誤解了天子的,頓時就覺得那時的自己也有一些可笑。
“縣官與劉病已已經相認了,二人現在叔侄相稱,而劉病已更是對縣官頗為信賴和敬重,此刻正在蘇武和傅介子的使團中。”
“劉病已此刻不會成為縣官的羈絆和掣肘,反而可能是一分助力。”
丙吉說完之後,就將天子與劉病已的事情一一道來。
作為聽者的張安世,除了震驚和讚歎之外,就再也沒有別的表情了。
天子未雨綢繆到這步田地,他們當臣子的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