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當劉賀讀後世那些史書時,他就知道貢禹有不少驚世駭俗的見解。
因為這些見解太過於超前,所以不符合當下大漢帝國的情況,想要推廣更加不現實。
但是稍加引導和改進,卻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禹無憂他們那些郎官之外,最能理解劉賀的想法的,恐怕就是這個貢禹了。
而貢禹又比禹無憂等人多了一份在地方打磨的經驗,所以更能幫到劉賀。
所以,劉賀今日當然激動。
君臣見禮之後,劉賀沒有拐彎抹角,直接了當地和貢禹談論兩個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
一曰錢,二曰人。
“貢卿,朕對貨殖買賣之事頗感興趣,今日詔你前來,就是想與你坐而論道一番。”
天子這第一句話就讓貢禹感到驚訝。
儒家以農為本,貨殖買賣之事,隻是微末,舍本逐末,是要被世人恥笑的。他沒想到天子居然大大方方地談論此事。
而且,天子是怎麼知道自己對貨殖之事頗為癡迷的?
心中有疑惑,但是貢禹仍然連忙請辭道:“微臣不敢!”
“昔日,孝文皇帝在宣室殿向賈誼問政,留下了美名,貢卿今日隻當是成全朕禮賢下士的美名,如何?”劉賀笑著問道。
天子已經把話說到了這步田地,又還有什麼理由拒絕的呢。
“朕今日要和你議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此物。”劉賀說罷,神秘地笑了笑,伸手將一物放到了案上。
當劉賀的手移開時,案上多了一枚簇新的五銖錢。
貢禹眼中一亮,天子真乃神人也,竟然知道他心中所想。
“貢卿,你覺得此物如何?”劉賀笑問。
“陛下是問這五珠錢,還是問天下所有的錢?”貢禹反問道,已經沒有了膽怯。
“那朕先問這五珠錢。”劉賀問道。
“陛下恕微臣鬥膽,微臣就暢所欲言了。”貢禹的臀腿不由得就離開了腳後跟,身體向前屈。
一個人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時,都會是這幅模樣。
“推行五珠錢,是孝武皇帝在位時最大的一個善舉。”
貢禹說罷,就如數家珍地把這五珠錢的“善處”一一列舉了出來。
大秦到漢初的幾十年裏,天下通行的是半兩錢(十二銖),不隻是中央朝堂可以鑄錢,民間富戶也能鑄錢。
半兩錢以銅的重量作為價值的衡量標準,非常公平合理。關鍵在於,要讓半兩錢的重量始終維持在半兩。
但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不管是中央朝堂還是地方諸侯,又或者是民間富戶,所鑄的半兩錢重量卻是越來越輕。
畢竟錢上標有“半兩”,又可當“半兩”使用,那麼有沒有用足半兩銅的分量,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到了孝文皇帝的時候,一些民間私鑄的半兩錢,居然不足一銖重——隻有原先半兩的十二分之一。
因為這種半兩錢輕薄如榆莢,故又被百姓戲稱為“榆莢半兩“。
半兩錢重量減輕隻有表象,實際上卻是遺害萬千。
因為用不足“半兩”的錢就可以換到價值“半兩”的貨物,那麼鑄錢就成了一個空手套白狼的生意。
鑄造劣等半兩錢,更成了那些有能力鑄錢的諸侯王、富戶巨室剝削百姓黔首的途徑。
諸侯王和富戶巨室是越來越富,但是百姓黔首則苦不堪言。
而百姓黔首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就想出了剪削半兩錢邊角的辦法來“雁過拔毛”。
兩折疊加,又進一步加速了半兩錢的徹底崩潰。
更為嚴重的是,地方諸侯王通過私自鑄錢,攫取了大量的財富,囤積了巨額的錢財,也就有了與中央朝堂抗衡的本錢。
大漢肇建之後,曆代先帝對鑄幣之事都頗為上心,也采取了許多措施。
但是因為奉行無為而治的國策,並為禁絕郡國鑄錢和民間鑄錢之事,因此所有的舉措都隻是揚湯止沸,未能扭轉局麵。
孝武皇帝即位之後,前後一共進行了六次錢幣成製的變革。
廢除與半兩錢差不多的三銖錢,推行五銖錢,頒布“郡國民間私鑄金錢者死罪令”,收繳郡國私鑄的劣質五銖錢。
而推行五銖錢,又是重中之重。
從形製上來說,五銖錢保持了半兩錢外圓內方的模樣,又加上了圍邊,這就杜絕了民間剪削的可能性——一旦剪削,很容易辨認出來。
在這些舉措之下,大漢帝國錢幣的價值終於穩定了下來,百姓黔首也少被豪強富戶壓榨了一道。
而將鑄幣權全部收歸中央朝廷下轄的水衡都尉,則可以讓鑄幣帶來的利益全部歸天子所有,極大地加強了皇權。
“頒布五銖錢,能避免劣幣橫行;收歸民間鑄幣權,可避免百姓黔首受盤剝。”
“所以,推行五銖錢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立在千秋不敢說,但是五銖錢一直用到了幾百年後的唐朝初年,立在千年是擔得起的。
“嗯,貢卿此番言論是與朕心中所想一樣,那現在,朕還想再聽聽貢卿對這‘錢’的看法。”
此“錢”並非五銖錢,而是天下所有的“錢”。
貢禹聽到這個問題,似有所想,他不知道為何天子會問到這個問題。
因為他心中有一個驚世駭俗的想法,說出來定然要被世人說是癲悖的。
這是為後麵鋪墊的一點小劇情,後麵開始猛拉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