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軍功爵位製已死,朕當如何激勵(2 / 3)

分別是造士、閑輿衛、良士、元戎士、官首、秉鐸、千夫、樂卿、執戎、政戾庶長、軍衛。

這些爵位每升一級就要花十七萬錢,一年時間就替大漢帝國收入了三十萬金。

當時,爵位到了“官首”就可以優先被拔擢為吏,獲得出仕的機會,這就讓大漢吏治更加混亂。

名爵泛濫與孝武皇帝“鬻爵”有關係,但罪名卻不應該全部由他來背。

恰恰相反,是孝武皇帝把爵位的最後一點價值榨取了出來,換取了一大筆軍費。

秦時漢初,人們重視爵位,是因為獲得爵位即可授田宅,田宅則是百姓最看重的東西。

在朝代更迭之時,戰亂頻繁,死者甚眾。

天下不僅到處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更有數不清的無主田地和新占之田,兩個條件是軍功爵位製得以推行的基礎。

隨著新朝的穩定和發展,土地兼並之風愈演愈烈,人口不斷增加,無主之田越來越少,可授之田也就越來越少。

於是,頻繁用兵之下,建功得爵的兵卒越來越多,卻不能給他們授田宅,軍功爵位製也就有名無實了

孝武皇帝鬻爵,就是把幾乎已經沒有用處的爵位賣出去,至少還可以收到一些錢財。

在漢軍中,出任軍職與爵位有關連,所以對於職業的募兵而言,爵位還有幾分作用。

但是出了漢軍,中低等的民爵幾乎就沒有任何的價值了。

軍功爵位形容虛設,漢軍將士又怎麼可能舍身往死呢?

人們常常提起的封侯,都特指關內侯和列侯——這兩級的爵位才有分量。

劉賀提出來給這五個昌邑郎加官進爵,張安世當然立刻就聽出了言下之意。

進爵是次要的,加官才是要務。

天子想要在軍中培植自己的親信了。

張安世對此事不感到意外,天子現在才向漢軍中安插親信,已經算慢了。

即位幾個月來,天子扳倒了霍光,得到了趙充國和韓增等人的支持,王吉和安樂這些昌邑舊臣也掌握了部分軍權。

但是,這些人隻是漢軍的“高層”而已,並不直接統兵。

天子想掌握漢軍,就不隻是要掌握漢軍的“高層”,更要掌握漢軍的“中層”——自然是領兵的校尉和軍侯們。

當日,範明友等人驟然叛亂,不僅因為霍光是大將軍,範明友是度遼將軍;更因軍中校尉多是範霍兩家的子弟。

一營的校尉可以和一營兵卒朝夕相處,一曲的軍侯可以和一曲兵卒同寢同食,他們在兵卒中的威信自然極高。

天子看來是想讓這五個昌邑郎出任軍侯或者校尉了。

“陛下,韓將軍和趙老將軍是軍中柱石,此事可聽聽他們的意見。”

張安世不願意插手軍務,當下就把這個難題拋給了韓增和趙充國。

這是一個聰明的做法,兵權是最要緊的事情,能不參與最好就不要參與。

“韓卿,此事你如何看?”劉賀又問道。

“晉爵當以軍功為標準,軍功又以斬敵人數量為衡量……”

“捷報中並未提及這五人斬敵多少,所以可不按常例晉爵。”

韓增這幾句話說得很委婉,但是也很清楚。

天子的目標是給他們加官,爵位隻是加官的標準,不必限製得太死。

天子想給他們加什麼官,再反過來給他們晉相同的爵位即可。

“朕有意給這五人晉爵五大夫,然後再放到軍中去當軍侯。”劉賀說道。

君侯管轄五百兵卒,這些昌邑郎雖然隻是二十歲左右,但立下了大功,還能全身而退,也非等閑之輩。

讓他們擔任君侯,非常合情合理。

當下,韓增和趙充國對天子又多了幾分敬意。

天子沒有為了掌握漢軍,輕易拔擢自己的親信,光是這一點就比霍光和範明友之流高明多了。

於是,漢軍中的這兩個將軍立刻讚頌天子“賞罰分明”。

其實,劉賀何嚐不想完全掌握所有漢軍呢,但現在還不是時候,自己信任的昌邑郎,還要再曆練曆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