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計得人口三千八百九十五萬四千一百零三口,比上年增加三十七萬四千九百五十一口,實乃一見幸事。”
在原來的曆史中,每年千分之十的人口增長率已經非常高了,新政的作用還不會那麼快就反應在人口增長上。
今年能有這千分之十的人口增長速度,與劉賀的關係還真的不算大,是孝昭皇帝和霍光打下的底子好。
另外,這上計的人口隻統計了在籍的編戶齊民,並未將奴婢和流民計算進去,加起來恐怕有幾百萬人。
這隱藏的人口資源,明年一定要挖掘出來。
“魏相,擬一道詔令,明年上計人口時,將奴婢也計進去。”劉賀說道。
“諾!”魏相答道。
“接著往下說吧。”劉賀說道。
“天下計得耕地共八百五十二萬四千頃,比上年增加四十萬三千二百頃,為曆年之最,超過近五年之總和。”
這次,劉賀更加滿意了,耕地數量直線上升,這可與劉賀推行新式農具有極大的關係。
而開墾荒地的數量,與整個農業生產力緊密相關,所以是大漢最重要的一項經濟指標。
接下來,魏相又報出了新式農具全國的推廣數量:這是今年剛剛加入到上計中的條目。
和劉賀想得一樣,大漢百姓和官吏都聰明透頂,在使用和推廣新式農具上很積極主動。
難怪能夠開墾那麼多的荒地。
“明年,要繼續加大推廣各種新式農具的力度,各地還要興修更多的溝渠,不可懈怠。”
“諾!”一眾大學士齊聲唱諾道。
而後,魏相又向劉賀依次彙報了上計中的其他條目。
倉庶、穀物、牛數、馬數、芻數、槀數、儒生這幾項都有所增加,盜賊、訴訟、刑獄這幾項則均有減少。
可以看出,魏相剛才所言不虛,去年確實是一個豐年,年景極佳。
這個佳還不是尋常的佳,已經超過了孝昭皇帝在位時最好的年景。
而孝昭皇帝在位期間,又是大漢百年來最承平的十幾年,如此對比下來,今年就是大漢肇建至今最好的年景。
這在劉賀的預料之內,但是仍然讓張安世等人有些汗顏——自己反對天子新政的舉動,似乎顯得過於兒戲了。
“來年,朝堂上下再下些力氣,年景恐怕會更好。”
“諾!”
劉賀點了點頭,就看向了第二摞爰書,這是今年征收賦稅的爰書。
這賦稅爰書隻錄了各郡國和各縣道所交賦稅的數目,內容少許多。
大漢一百多個郡國,一千多個縣,條條分列下來也不過四冊而已。
劉賀拿起最上頭的一冊,就翻開了起來。
這一次,劉賀沒有著急往後翻,而是先仔細地看了看開頭的總括。
今年,大漢各郡國所產的各類穀物為十七億零四百八十萬石,人均產值四十三石,畝產二石。
總量非常可觀,人均差強人意,畝產有待提高。
這三個指標中,最讓劉賀留意的是人均產量,這有一些太“高”了。
劉賀還是昌邑王的時候,就曾經派人查問過,一個五口之家耕種普通百畝中田和下田,人均產量約二十四石。
和全國的人均產量相差了一倍。
不是有人虛報,而是統計口徑不同。
劉賀是直接問到個戶的,而眼前這數字是平均出來的。
粗略地比較,也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寒門庶民被世家大族平均上去了。
許多無地和赤貧的百姓所獲得糧食肯定低於四十三石,甚至低於二十四石的。
一個壯年一個月要消耗三石的糧食,一年就要消耗三十六石。
一個五口之家,一年能產二百多石糧,按照“一小兩壯兩老”來算,要消耗一百五十石糧,所剩無幾。
可是,還有許多五口之家占地不到百畝的,那就極容易挨餓了。
如此推算下來,大漢仍然有大量的百姓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悲慘到了極點。
在現有的生產力之下,除非世家大族全部將土地獻出來,否則總有人要挨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