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雖然百姓都知道現在是個亂世,但當建慶和樂興大打出手,定北軍也摻和進來後,才知道之前的世道還算不錯,現在才是真的亂。

建慶和樂興打的兩敗俱傷,打算和解的時候,謝岫安「僥倖」逃出京城,卻被樂興的人逮住了,逼迫建慶藩鎮退兵。建慶為了嫡長子已經打算撤兵議和,沒想到樂興卻不遵守約定,突然偷襲建慶大營,建慶節度使騎快馬出逃撿了條命,回到都城發誓和樂興勢不兩立。

樂興表示自己冤枉,偷襲大營的根本不是自己,一定是有人假冒的。

建慶大罵樂興敢做不敢當,偏這時謝岫安死在了樂興,不用說了,不把樂興節度使打死誓不為人。雖說樂興也死了兒子,但那不過是小兒子,哪有嫡長子重要。建慶節度使擦幹眼淚,決定和樂興玩命。

但他勢弱不敵樂興,正在這時,定北出兵幫著他一起猛打對手。

但樂興這幾年敢跟沈琤叫板,也不是好惹的,咬緊牙關拚死抵抗,竟然在黃河附近打了個不分勝負。而且知道定北軍善騎兵,於是偏挑土壤鬆軟的地方布陣,使得騎兵跑不開,馬蹄子陷進軟土中,定北軍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而沈琤見狀,非但沒有撤軍反而增派援軍,麵對不停來送死的定北軍,樂興節度使高興的直搓手,想來沈琤是個常勝將軍,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主兒,不肯就此服輸,想在鬆軟的沙土地贏自己,不信邪的來打。

那麼他就滿足他的願望狠狠打他幾頓,把沈琤的兵全打光吧。

贏了幾場戰役,正暢快著。突然有人來報說,不好了,節度使大人,咱們都城被沈琤攻下了。

隻顧著眼前的勝利,沒留意沈琤另派了騎兵隊迅速進入後方將老家給端了。因為樂興節度使在黃河邊打得又順手又開心,將都城的兵差不多都調到了這邊的,此時後方空虛,被沈琤一招調虎離山給滅掉了。

都城沒了,樂興節度使趕緊殺回去救援,結果被沈琤派兵在後麵追著打,於是都城也回不去了,轉而去了樂興境內的其他城池固守不出。

一番圍困下來,樂興節度使的幾個兒子先後分別帶兵來救,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打退,終於守城大將受不了了,反手割了主公的腦袋出來求和,自此樂興全部掉進了沈琤的嘴裏。

吞下樂興,北方就剩建慶一股較大的勢力了,可建慶風光的時候控製三十幾座城池,如今隻剩一半不到,勢力遠不如當年,而眼看沈琤的崛起無人能阻攔,便和兒子們和手下商量著投降議和,但遭到了一致反對,尤其是幾個兒子。

我大哥都死了,老爹你居然想帶著我們一起送死?不行!

可惜建慶節度使出身草莽,也打下過好大家業,但畢竟老了,就像一直年邁的雄獅再無法控製自己的兒子們。先是二兒子拉了一隊兵出走,而剩下的竟然開始搞謀反,打算殺了他稱帝。他大怒,殺了兩個兒子以儆效尤,但卻激起了更大的反抗,而一次,他運氣差了,沒有挫敗陰謀,被陰謀挫敗了,被他的六子殺死在酒筵上。

謝六公子數數自己手上的城池,發現地盤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決定立即稱帝,過一把皇帝的癮,國號晉,年號永興,但因為年號要第二年才能用,所以當年就被沈琤出兵滅掉的他,成為歷史上少數稱帝卻沒年號的「皇帝」。

滅掉了建慶,沈琤算是統一了北方。身邊的人都勸諫,您看您也忙活這麼多年了,不如稱帝算了,統一南方不過是時間問題。

沈琤仍舊遲遲不動,最後是妻子勸他:「你不稱帝,就有阿貓阿狗出來稱帝,現在蜀地的節度使就自稱大蜀皇帝,今時今日,除了你誰還夠資格稱帝呢?」

沈琤本意是全國統一後再做此想,但既然妻子勸他了,他就「勉為其難」的答應吧。

翌年元月初一,沈琤於含元殿稱帝,國號燕,年號天光,冊封李暮嬋為皇後,長子嵩為太子,次子巍為魯王,三子嵉為吳王。

前朝皇親勳貴,品級降等,如降嶸王為榮德公。

早就名存實亡的前朝終於徹底走進了墳墓,而一個新的朝代冉冉升起。

沈琤稱帝後,南方亦有節度使稱帝,知道沈琤目前在消化吞掉的北方地盤,暫時無暇南渡,但早晚會揮師南下,於是幾個節度使聯合起來,想要北伐,可惜因為泉南遏製著咽喉,根本無法北上。

連一個泉南都打不下,何況整個北部,自此自暴自棄起來,仗著有錢隨意揮霍玩樂,反正早晚要死在沈琤手中,不如先犒賞一下自己。

沈琤統一了北方不假,但許多地方的節度使仍然權力極大,前朝怎麼養虎為患的,沈琤就是「禍患」出身,深知其中厲害。便以自己的定北親軍為基礎,建造了一支強大的皇家禁軍來挾製地方勢力,藩鎮間的節度使互調,不服氣的上去一陣打,打到服為止,因為各將領手中的兵打不過中央軍,隻得服從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