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韓大人專為通判大人設的接風宴過後,便是韓夫人為通判夫人設的洗塵宴。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陪客,胡嬌哪怕知道自己今日前去就是充個揹景闆,也還是好生打扮了一迴,踩著點往郡守府而去。馬車直接將她拉到了二門處,今日前來參加宴會的都是各府官眷。

胡嬌到的時候正好碰見了段夫人,二人性格也算相投,於是攜手一同往裏麵走去,早有二門上候著的丫環引著二人前行。哪怕來過好幾次了,閉著眼睛也不會迷路,這份禮數卻也不會錯。

段夫人一邊走一邊就通判夫人的著裝打扮以及品性猜測了好幾種,等到她們進了韓夫人專門待女客的花廳,見樓夫人劉夫人等都到了,卻仍是不見通判夫人。

壓軸人物都是最後出場的——電影裏都是這麼演的!

胡嬌表示很淡定,做好了看戲的凖備,接過丫環端上來的熱茶,捧著暖手,有一搭沒一搭的聽身旁夫人們閑聊,坐了約有半刻鍾,便有丫環悄悄兒向上座的韓夫人耳語了一句,韓夫人便笑著起身,道:「通判夫人到了,咱們去迎一迎吧!」

她當先出門,身後其餘諸人魚貫而出,胡嬌自也不好在此刻顯眼,便跟在段夫人身後迎了出去,纔走出主院,內院的軟轎便到了,擡著轎子的是四名粗壯的婆子。

段夫人在她耳邊嘀咕:「咱們尋常進郡守府,可都是直接從二門上走過來的,到底是通判夫人,身份不同,今兒夫人的軟轎都出來了呢。尋常不給我們坐,顯見得是怕我們太胖,坐壞了這軟轎罷?!」

胡嬌以肘擊了她一下,「段姐姐就愛說笑!」擡頭看見下轎的通判夫人,卻忍不住感慨一句:「這下……夫人迴頭是要修轎子罷?」這一位的體型比之她與段夫人都要胖上許多。

通判夫人生的白白胖胖,十分的富態,頭戴鳳尾金步搖,耳上戴著金鑲鑽垂紅寶石耳環,身後跟著的丫環接過她解下來的大紅牡丹團花披風,便能瞧見她腕子上赤金嵌紅寶手鐲,身上是紅榴紅稜繡金襦裙。

前來迎接的眾官眷,除了迎上去的韓夫人以及一二婦人,其餘皆悄悄與同伴議論這位通判夫人的打扮。

段夫人表示:「通判夫人打扮的很有錢!」

胡嬌表示:「通判夫人的打扮好喜慶!」

大家身為雲南郡守屬官的眷屬,自然惟韓夫人馬首是瞻,韓夫人喜歡清雅的顏色,於是大家一水兒淡雅的顏色,就邊首飾上都偏好銀玉首飾,像這種鑲嵌著大紅寶石的都是逢年過節添一加增增喜氣,平日聚會卻是從不會上身的,免得讓韓夫人不喜。

今日的尉遲夫人倒好,無論是身上穿的還是頭上腕上戴的,無不是鮮艷熱烈的顏色,夾在一群穿著顏色淺淡的官眷群裏,頗有一樹海棠壓梨花之效,極紅極艷。

郡守府的丫環皆抿嘴偷笑,韓夫人嘴角略彎起個適宜的弧度,與尉遲夫人寒喧,二人攜手向裏走去,段夫人小聲揣測韓夫人此刻的心理活動:「真是沒想到來了個暴發戶!」

胡嬌左右看看,所幸她們落在最後,其餘夫人都已經緊跟著知州夫人與通判夫人撲啦啦往裏走,胡嬌正色道:「段姐姐豈不知,銀子是個好東西。我倒情願當個暴發戶!」隻不過這等願望在韓夫人麵前是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虧得段夫人不太介意這些。

段夫人偷偷一笑,拉著她往進走:「許妹妹當銀子是能從天而降的?暴發戶也得有財運不是?」

郡守府內,韓夫人與通判夫人並肩坐在主位,依此往下是州府各級官眷相陪。胡嬌就坐在右下首,對這位通判夫人不得不贊一句好人纔。

她瞧著圓圓胖胖,富富態態,與韓夫人幾句話便熱絡的姐姐妹妹稱呼起來,韓夫人向她介紹了樓夫人,便有樓夫人代韓夫人向她介紹在場諸婦,都是從丈夫的官職講起,胡嬌見過拚爹的,這是頭一迴見拚丈夫的,好在她家夫郎官職不低,與許清嘉成親這麼多年,就今天她終於升起與有榮焉的感覺。

那通判夫人聽到胡嬌的身份,目光便往她身上掃過,胡嬌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隻是覺得內心很是微妙,似乎……她打量自己的目光與打量旁的婦人的目光全然不同,也不知道什麼原因。

廳裏大部分都是些應酬慣了的,都上前與通判夫人聊天,或講妝容,或講長安城中現今風尚,或講新貴故事,正聊的熱絡之時,那通判夫人似是無意,朝胡嬌瞟了一眼,漫不經心道:「許夫人的丈夫是否是十七年的榜眼?」

胡嬌總覺得她這句話大有玄機,卻又不能不答,遂含笑點頭:「外子正是十七年的榜眼!」

那通判夫人微微一笑,「許大人好風骨啊!」卻又轉頭與韓夫人聊了起來,不再理胡嬌。

胡嬌心裏斟酌了一番,許清嘉當初在長安城裏,除了得罪過一戶榜下捉婿的高官,另外一名便是座師許棠,難道這通判大人或者夫人與這兩家有舊?

通判夫人無緣無故在人前贊一句許清嘉好風骨,定然有什麼她不知道的原因。

等到迴家之後,胡嬌問起許清嘉,尉遲大人可與那兩家有舊,許大人也是兩眼一抹黑。

他就是個寒門學子,於京中權貴姻親全然不知。

胡嬌隻能提醒他多註意點通判大人的動向,如果實在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先兆,不如提前請教請教韓大人。

許清嘉行事磊落,他這種靠刷政績爬上來的官員對抱大腿之事一向持不屑的態度,況且政績做不了假,他便不以為意。

「通判大人雖然是長安派來的官員,監察地方官員,但其實也是與府君共治雲南郡,排擠了本地官員,難道他還能安插人進來不成?說句不好聽的話,雲南郡地處蠻夷,除非沒有門路的官員,一般稍有門路的官員都往南方漁米之鄉去了,哪裏願意跑到這地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