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西遷長安 黃河之岸遇公子(下)(1 / 2)

周洛本想提醒一下董卓待遷都後就會放火焚燒洛陽宮室、人家之事,正待開口卻又覺不行,這事如果說了,說不定蔡邕就會死諫,到時董卓可不一定會給好臉色看了。於是和蔡琰同對蔡邕告了一聲,退出書房。

出得書房,周洛與蔡琰同行數步,蔡琰輕輕問道:“兄長,我見你方才好似還有話想說,怎麼沒說出來?”

周洛一怔,蔡琰都看出來了?遂道:“這事不方便讓恩師聞知,不然怕是會惹來禍事。”

蔡琰卻是奇道:“哦?父親不能知道的事?是什麼事?”

周洛輕歎一聲,道:“這話還是不說出來的好,文姬妹妹也不需多問。”

蔡琰倒是愈加好奇:“兄長是怕我偷偷告訴父親?”

周洛搖搖頭:“妹妹也不用激我,有些話還是爛在心裏的好,不然徒招災禍。”

蔡琰嘀咕:“我就不信還有這事……”

也怪周洛,早知隨便找句話敷衍則罷,現在可好,蔡琰這好奇心被吊著,哪肯罷休。

不過,周洛略一思忖,這也未嚐不是一個契機,這事讓蔡琰知道,以後印證了,好讓她知道我周洛“料事如神”,樹立起形象,也好日後可以不必太費周章地幫助蔡琰逃過那一生噩運。

周洛遂道:“這事我可以說給你聽,當你需要明白,此話隻可入你之耳,切不可出你之口——也不能寫出來……”

蔡琰:“……你就說吧,除了你我,我保證不讓第三人知道。”

周洛:“既如此,我就告訴你。”周洛轉頭前後一瞧,見周近無人,於是悄聲說道:“方才恩師說了,董卓遷都,洛陽百萬百姓俱要西遷,董卓這麼做,一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力量,二是讓關東諸侯進入東都之後無所依據,所以,董卓在百姓遷出之後必定會縱火燒毀洛陽城,這樣,關東軍就算占領洛陽也毫無用處。”

蔡琰聞言輕呼:“這種事董卓怎麼做得出來……”末了以手掩嘴,怕讓人聽見。

周洛輕歎一聲:“哎……董卓連弑君的事情都做了,燒毀一座洛陽城又算得了什麼?”

蔡琰沉思一刻,道:“兄長所說有理,嗯,這事如果父親聞知,依父親性格,必定會死諫,到時候必有身家性命之憂……可是做臣下的,又哪有不力諫之理?哦,是了。董卓火燒洛陽之前也不會讓群臣知道……”

周洛點頭道:“嗯,到時候木已成舟,群臣也隻能徒喚奈何了。”

蔡琰聞言道:“木已成舟?是何意思?”

周洛:“……”

撓了撓頭,隻得道:“這個木已成舟嗎,就是……就是生米煮成熟飯的意思,說的是事情已成事實,沒辦法改變了……”

蔡琰:“喔,這意思啊,那木已成舟就是木材已經造成舟子了……生米煮成熟飯……這喻意可比木已成舟更好呢……”

周洛舒了口氣,蔡琰聰慧,但對家國政治並不上心,咬文嚼字才是她的興趣所在……

接下來數日,洛陽震動,董卓下令遷都,所有洛陽城內外百姓俱要西遷。楊彪、黃琬已經免官,董卓又以光祿勳趙謙為太尉,太仆王允為司徒。

後幾日,楊彪、黃琬懼怕董卓加害,詣闕謝於董卓,董卓乃拜光祿大夫,十餘日,又遷大鴻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