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易京之春—淡青色的方巾(2 / 2)

雲憤然離開。牽馬緩行於長街中,長歎道:“如此下去,怎生了得!”忽聽一人歎道,“身處絕地而不知,尚替他人擔憂;子龍將軍,真是很有閑心啊。”隻見一人,眉目清朗,悠悠閑閑,樂嗬嗬的將兩手一拱,算是行了禮,他眼神閃爍靈活,笑的優雅而又狡黠,竟然還帶了一點俏皮和半點威嚴;幾種不同的特質恰如其分的融和在了一起,令人略覺古怪而又能釋然。趙雲回了禮,知其必有所指,隻說:“原聞其祥。”此人笑容一斂,正色道:“易京必失,瓚必亡,將軍準備玉石俱焚乎?”答曰:“易京城高池深,尚有帶甲十萬,樓中存糧,戰具無數,乃天下難攻不落之城,不明先生何出此言?”

“嗬嗬,子龍將軍,公孫瓚之敗,其失與袁術相同,術敗於侈,瓚亦未嚐不由侈而亡,觀其建築層樓,重門固守,猜疑眾將,彼且詡詡然自誇得計。孰不知,一旦紹兵驟至,全城被圍,鼓角鳴與地中,柱火焚於樓下,有欲免一死而不可得者,較袁術之結局,其慘尤甚!侈為惡之大,非虛言也。

彼公孫瓚之與袁紹,忽合忽離,合不為公,離益營私,其性情之反複,皆不足道也。將軍為亂世豪傑,應順天命行之,不可妄執固念,何去何從,望早作打算。“趙雲茅塞頓開,道:”原見瓚形同市井,不足圖成,也自悔進身太急,今聞先生一言,受教甚多。“此人笑道:”天下洶洶,未知孰是;百姓方苦倒懸,但得仁政所在,亦可為依托,將軍當雲遊各地,多觀世情便可。“語音頓了一頓,再道:”吾見將軍沮喪,忍不住出言相激,日後有緣,再把酒言歡,在下先上路了。“說完,踏步流星,徑直而去。

趙雲默默目送其離去,隻見那人頭上一片淡青色方巾在晚風中激蕩,桀傲不馴的漸漸隱入身披夕陽暮色的人群中去了。

結局:二日後,趙雲領親兵百人,不辭而別,出城西去,奔赴漁陽。

五日後,消息傳來,十日前丹太守亡,漁陽城破。

瓚聞訊,怒之,對眾將愈發疑慮,隻令姬妾旁侍,凡男子七歲以上,不準擅入;遇有文書傳來,懸繩上下,以免需人傳遞,又令婦女大聲,宣揚教令,一切謀臣猛將,罕得接見。於是,群下懈體,政務阻擱不通。

建安四年秋,幽州各地鎮將或潰或降,或引兵觀望;紹軍直抵易京,爆發三國聞名的易京籠城戰(詳情另寫),瓚*而亡,全家俱滅。城破時,關靖回顧左右歎道:“我若勸主公出城,或得濟事,今乃至此,我聽君子陷人危地,必與同難,將軍既死,吾豈尚可獨生麼!”遂拍馬赴敵,力戰而亡。至此,幽州全境盡歸袁紹。

瓚勢力滅亡。

又一個曾經輝煌的名字從曆史流淌的長卷中消失了,亂世仍執拗的繼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