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闖又交談了片刻,田豫閻柔告辭離去。
大帳中,隻剩下劉闖一人。
他閉上眼睛,但思緒卻未曾停止。
別看他三年征戰在外,但是對中原的局勢,卻了若指掌。
每天都會有從洛陽送至前線的公文奏疏,也讓劉闖可以敏銳的捕捉到,整個中原時局的變化。
劉備孫權死後,中原已基本平靜。
建安十二年年末,士燮上表朝廷,懇請移居洛陽。
他這是在表明立場和態度,荀彧當然不會拒絕。在奏明劉闖之後,除士燮交趾太守之職,拜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這也是對士燮這麼多年來,一直對劉闖支持的回報。士燮欣然領命,帶著家眷遷至洛陽。隨後,步騭領交州刺史之位,呂岱則拜為交趾太守,總領交趾三郡。
至此,九州除益州之外,盡歸朝廷掌控。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劉闖在狼居胥山大敗鮮卑丁零聯軍,乘勝追擊之後,益州牧劉璋在眾人勸說之下,宣布益州歸附朝廷。他本人,也帶著家眷離開了益州,前往洛陽出任司空之職。
劉璋離開後,益州出現了短暫的動蕩。
南蠻暴動,荀彧在請示了劉闖之後,設西南五軍都護府,拜劉勇為五軍都護,總領西南軍事。隨後,嚴顏、張任、霍峻、冷苞以及曹朋分領五軍,入川平亂。曆經一載,西南平靖。
隨後,荀諶拜益州刺史,,進駐西川。
西南平靖,也代表著整個中原戰事結束……隨著劉闖在北疆節節勝利,西域各國也紛紛派人前來進貢。大漢領土,較之黃巾之前擴張了近三分之一。而賀齊出任海軍都督後,海軍兵鋒更直指扶桑東瀛。
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北海之戰開始之前,倭國邪馬台女王卑彌呼命人前來朝拜。
依照著劉闖的吩咐,賀齊率海軍進駐東瀛,在那片土地上開始了血腥征伐……
十五年光陰,轉眼即逝,劉闖總算是鬆了口氣。
三國之亂,最終沒有展開,漢家元氣也因此而得到保存,相信以後,情況會越來越好吧……
“姐夫?”
劉闖睜開眼,卻見曹彰怯生生站在大帳門口。
“子文,進來說話。”
曹彰率虎豹騎隨劉闖北伐,斬將奪旗,戰功顯赫。
他走進大帳,輕聲道:“姐夫,我聽說了……”
“嗯?”
“二兄他,不會有事吧。”
劉闖看了一眼曹彰,半晌後輕聲笑道:“子文不必擔心,你兄長最多是一個照拂不力,當不得大事。
不過,這件事發生,子桓從此仕途無望。
對他而言,對曹氏而言,這是一件好事,你也不必太過於擔心。”
什麼猝死?
漢帝怎可能猝死?
說穿了,他就是死在曹丕的手裏,在許多人眼中,都非常明白。漢帝和曹丕有殺父之仇,曹丕隱忍四載,選擇在劉闖凱旋之前動手,也算是恰到好處。隻是,曹丕不可能再進入仕途,這對於他來說,也許是一樁好事。若曹丕能夠像曹植那樣醉心文學,說不得能夠重啟建安文風。
劉闖,自然不會對曹丕下毒手!
他站起身來,走到曹彰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這件事你不必擔心,相信你姐姐會將他照顧妥善。
咱們在這裏要駐留一段時日,待時機成熟,我等返回洛陽,也就是你二兄重獲自由之日。”
曹彰不是傻子,焉能聽不明白劉闖這話語中的意思。
他突然間感到一陣莫名興奮,連連點頭。
劉闖笑了笑,邁步走出了大帳……凱旋而歸的漢軍將士,正有序的進入營地,開始休整。
整個彈汗山大營,忙碌卻不混亂。
劉闖站在大帳門口,仰天長出一口氣。
荀彧要他暫留彈汗山,也是在為劉闖造勢……漢帝駕崩,卻無子嗣留下。有道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依照著以往的規矩,漢帝駕崩後,需要從宗室中選出一個合適的人來接掌帝位。
劉闖一統天下,攜北伐之勝回還,無疑是最佳人選。
這些年來,荀彧也好,司馬防也罷,留守在洛陽的朝臣們,都在有意無意的壓製漢帝的消息,不斷傳頌劉闖的威名。三載光陰,對於普通百姓而言,足以讓他們忘記在幽州還有一個天子。
可以說,劉闖雖非天子,但這些年來,卻一直在行天子之事。
現在,天子駕崩,劉闖繼位,也就順理成章!
重生十五載,終於走到了這一步……劉闖內心中無比興奮,卻又更多是忐忑。
他不知道,若真個登基以後,又會是什麼樣的狀況。他心中早有謀劃,但依舊不免有些惶恐。
卻不知後世,又會怎樣評價自己?
在這一點,自己似乎的確比不得曹操灑脫……
想到這裏,劉闖忍不住突然笑了,卻讓跟在他身後的曹彰,露出疑惑之色。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