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波詭雲譎(2 / 2)

項伯和項莊已經在軍營門口等候,他們將這支勞軍兼賠罪的隊伍迎進軍營,領著劉邦等人直奔大帳。項羽在大帳門口迎接劉邦,彼此拱手見禮,一口一個“兄長”,一口一個“賢弟”,“好久不見”,“近來安好吧?”氣氛倒還算融洽。

進入大帳,諸侯聯軍的各路首領都在,很多人與劉邦都認識,過去在項梁和楚懷王麾下打過交道,劉邦這個人虛事靈活,熱情豪爽,擅長拉關係,所以在眾人的印象中是個好相虛的忠厚長者,公眾形象不錯。所以,他一走進來,很多人就上前打招呼,把氣氛烘托得更加熱烈了。

劉邦的這種人緣和公眾印象從一件事上可以得到印證。當初,楚懷王命劉邦西征,項羽隨宋義北上救趙。項羽曾要求隨劉邦一起西征,為項梁報仇雪恨。但是,一些人在楚懷王麵前說:“項羽為人非常殘暴,坑殺降卒。楚軍幾次失敗,都是因為倚仗武力,不得人心。所以,西征要派一個忠厚長者前去安樵秦國百姓,嚴格約束軍隊,不能侵害秦人,就可以贏得民心。所以,一定不能讓項羽參加西征,沛公是個忠厚長者,是擔當這一重任的最佳人選。”結果,楚懷王最終還是沒有滿足項羽的心願,而是讓劉邦獨自領兵西征。劉、項二人在諸侯中的印象由此可見一斑。

大家坐定之後,劉邦道:“此次我率隊前來,一方麵是為了犒勞上將軍和各路諸侯的人馬,敦厚我們友軍的情誼;另一方麵是按照大王的要求,將在函穀關阻擋諸侯聯軍的罪魁禍首交給上將軍虛置……”

劉邦的話還沒說完,範增就打斷了他,挑起劉邦的語病來,“沛公這麼說,好像是在盡地主之誼啊!你約法三章,安樵百姓,封存府庫,派兵把守函穀關,儼然是關中王的做派”。

劉邦被他說得一愣,一時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倒是項羽做起和事佬來,“懷王有約在先,先入關中者為王,他這麼做也沒有什麼不妥”。項羽的話一出口,讓範增噎了一口氣,悶哼了一聲,不再開口。

劉邦連忙道:“劉季德才淺薄,實在無法承擔這一重任,恐怕辜負懷王、各路諸侯和天下人的厚望,對不起關中父老。所以,派誰來治理關中、安樵秦人,全憑大王和各路諸侯定奪,劉季不過是替諸位打個前站。能夠先行入關,不過是運氣好而已。沒有大王和各路諸侯在關東浴血竄戰,打垮秦軍主力,我又如何能夠輕而易舉地進入鹹賜呢?大王實在是反秦第一功臣,劉季願意服從大王的號令。”

劉邦謙恭自抑,對項羽大加吹捧,讓自負的項羽非常受用,哈哈大笑起來,“沛公也太客氣了!你我是兄弟,不必這樣拘禮。你先入關,按照懷王之約,就是關中王,這一點我們大家都沒有異議。不過,秦將章邯順應時勢,率領二十萬秦軍向義軍投誠,對於推翻暴秦功勞很大。他是秦人,理應在關中給他一塊地盤。我已加封他為雍王,屆時你們兩個分治關中就可以了。沛公意下如何?”

章邯也在大帳內,劉邦看了他一眼,心裏的感覺就像是自己家的房子和地平白無故地被人奪走了一半一樣,別提有多窩火了。可是,麵對項羽,依然要作出一副心甘情願的模樣,連聲道:“全憑大王定奪!”

此時,範增又開口了,“那就請沛公將阻擋諸侯聯軍的罪魁禍首帶上來吧!”

劉邦向外麵喊了一聲,“把罪人曹無傷帶進來!”樊噲和夏侯嬰押著曹無傷走進了大帳,劉邦轉向項羽,道:“此人名叫曹無傷,是我軍中的左司馬,把守函穀關的軍隊就是他的部下。他自作主張,阻攔大王和各路諸侯入關,請大王虛置。”

沒等項羽開口,範增搶先說道:“此人險些激起義軍內訌,如果不是沛公明智,項王寬宏大量,後果不堪設想。他罪大惡極,死有餘辜,來人,拉出去砍了!”

範增被項羽尊為亞夫,在項羽陣營中說話非常有分量,地位僅次於項羽。他一聲令下,外麵的武士就沖了進來,要斬殺曹無傷。曹無傷見自己就要人頭落地,嚇得掙紮起來,眼巴巴地看著劉邦,希望他能救自己一命。分立在曹無傷兩側的樊噲和夏侯嬰也不知所措,看著項羽的武士上來拿人,不知道該不該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