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顏:《一路逆風》代後記(2 / 2)

《一路逆風》探討了人們是如何對待生活中的“未知”和“不確定”的。

我們看到,當客觀條件還不足以解釋某個未知現象的時候,人們仍然想要解釋,往往會搜尋自己頭腦裏的知識庫,盡量找出一個解釋,變“未知”為“已知”。

比如滿家嶺人關於神器的解說,雖然神器的作用是未知的,但滿家嶺人硬是替神器找出了作用:不用就會掉崖下去,就生不出兒子,就會倒黴。

滿大夫收到匿名信,信裏指控的東西是否屬實,對他來說是一個“未知”。懷揣著這樣一個“未知”,他當然是很痛苦的,他急於變“未知”為“已知”,於是他去找從前的女友對證,當他聽前女友說沒有HPV的時候,他認為自己找到了答案,案子解決了,是丁乙從幾個外國教授那裏弄來的。他認為自己有證據,而證據就是那封匿名信。按照他的推理,如果丁乙沒那事,人家會瞎說嗎?怎麼沒人說他?

丁乙也有很多的“未知”和“不確定”需要對付:丈夫跟小溫到底有沒有一手?HPV到底是不是從丈夫那裏傳來的?韓國人到底有沒有把她的病情透露出去?匿名信到底是誰寫的?

我們看到,丁乙虛理“未知”和“不確定”的方式,就比滿大夫強很多。她也不喜歡“未知”和“不確定”,所以她想盡一切辦法調查那些“未知”。但她明白關鍵一點:在她有確鑿證據證明某個人“有罪”之前,她必須假定他是無罪的。在證明丈夫出軌之前,她得假定他沒出軌,並在此基礎上與他過正常日子,不能僅僅因為有所懷疑就認為丈夫的確已經出軌,並因此鬧離婚。

我們的生活當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未知”和“不確定”。有些“未知”和“不確定”因為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太遠,我們不會很在乎,比如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哪些星球符合人類生存的條件?等等。

但有些“未知”和“不確定”直接關係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不在乎都不行。

那時,我們就要警告自己:“不要犯滿家嶺老人的錯誤,不要看到一前一後發生的兩件事,就想當然地認為其間必有因果關係。”

我們還需要警告自己:不要犯滿大夫的錯誤,在沒有確鑿證據(隻有匿名信)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假設配偶已經出了軌。

如何livewithuyandunknown(直譯:如何帶著不確定和未知一起生活;意譯:如何虛理生活中的不確定和未知),很考驗一個人的智慧和心理素質。

而我們要走的第一步,是承認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和未知,有些“未知”一輩子都不會變成“有知”,有些秘密最終都隻能是秘密,有些懸案在我們有生之年破不了案。隻有承認這一點,並認識到人是可以livewithuyandunknowns,才有可能靜下心來,研究未知,並用科學的方法解答未知。

最後想說說這個故事的題目。

開篇之前,艾米曾向大家征求故事題目,但由於不能全盤透露故事情節,大家不可能知道究竟什麼題目最好。艾米為了讓大家早日看到故事,用《一路逆風》做暫名開始了碼字。

現在六十八集全部寫完,從我個人的感覺來看,《一路逆風》是最好的題目。

這個故事裏,不同的人物遭遇了不同的逆風,這些逆風,有的是不知不覺中向人物吹來的,等到發現已經太晚,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損失;還有的逆風,並非故意吹向故事人物,但人物自覺不自覺地選擇了與風不同的方向,於是成了逆風。不僅如此,同一風向的風,對你來說是逆風,但對其他人來說,也許就是順風了。

“一路逆風”隻界定了故事的背景,但沒有限定人物的言行,使得故事可以自由發展,既可以寫逆風而進,也可以寫逆風而退,既可以寫給人製造逆風,也可以寫被人製造逆風,是個好題目。

最後祝賀艾米又完成一部大作,並翹首期待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