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玨在心裏歎了口氣:“王大人和張知縣可是另有他事?”
張屏立刻抬起眼皮,王硯笑了一下,繼續溫聲道:“不急。佩之,咱們先去廳裏歇一歇,吃些茶。”
蘭玨著實疲倦,已沒力氣說話,便勉強點了點頭,隨王硯走向內院,張屏默默跟上。
待到廳內坐定,蘭玨端起茶略潤了潤喉,又看向王硯和杵在一旁的張屏。王硯柔聲開口:“佩之,楚朝的那個和王,就是跟你老家九和縣有關的那位,其生平事跡,你應該甚了解罷。”
蘭玨再看看王硯和張屏:“墨聞兄和張知縣覺得,那口石槨是和王的棺槨?”
王硯點頭:“眼下還懷疑蒲氏及那具女屍,都與他有關。”
第124章
蘭玨略一遲疑:“若從石槨年代和紋飾來看,說是和王之物應是不錯。但,史書載,和王身染疫病,薨於邊關歸京的路上,屍骨便就地焚化。其歸葬處,素有爭議,一說是就地而葬,隻是陵墓詳細所在之處已失。另一說則是回京後葬於皇陵旁側。倒是未曾見有葬於封地的說法,我所閱史書不多,亦可能有,隻是我未見過。”
王硯道:“佩之莫自謙,你若還知道的不多,我就等於不識字了。那和王堂堂一介親王,當時還手握重兵,屍身怎麽能給燒了?”
蘭玨道:“所以野史多曰,和王手握重兵,為殤帝所忌,派人將其毒殺。怕被看出異狀,便焚屍掩跡。楚朝史官記錄,死後焚屍乃是和王臨終前的吩咐,和王仁厚,恐將疫病染於他人,故命焚屍。和王篤信道法,曾寫詩雲生是俗世一塊肉,死做泥中一點塵,不介意死後焚屍算有跡可循。而且我亦沒在史料上見過和王在封地為自己修建墓葬的記載。”
王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張屏道:“下官請教,和王病逝之地在何處?”
蘭玨道:“並州,離此地甚遠。”
張屏的雙眼一亮,王硯哈地一笑,轉頭看他:“那個假名叫丁威的番子,不是就自稱並州人士麽?!哈哈,果然大有關聯!”
張屏回望王硯,肅然點頭。
蘭玨見他二人形容,不由提起了幾分精神,他已疲憊至極,方才答述隻是刻板說出,此時卻又對案情起了些興致,端起手邊茶水,再飲了一口,轉動思緒。
“野史中,是還有一說,和王乃被東真國的刺客行刺而死。”
和王領兵大敗東真國,野史或傳奇演繹中,和王會佔天象,測風水,派死士毀了東真國的國器,壞了他們的風水命脈,楚朝亡後,東真國一度看似強盛,甚至入侵中原,卻終亡於內耗,盛世宛如曇花一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