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魚躍龍門(3 / 3)

“鯉魚如此,百默草木如此,人、宗族、邦國、族類亦如此!”

在場衆人皆爲之震撼,在剝開“天養萬物以養民”的脈脈溫情後,傳統的禮樂征伐掩蓋的血腥與真相昭然若揭。

一口氣將原始的進化論思想提升到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程度後,趙無恤馬鞭指著龍門對岸黑色的秦國旗幟煽勤衆人道:“鯉魚需躍過龍門,才能傳遞血脈,吾等也一樣,趙氏贏得了晉國內戰的勝利,是晉國內部的適者,但這還不夠,外敵依然虎視眈眈,天下皆有亡趙之心,吾等還要坐九州的適者!首當其中的,就是秦國!”

“一條大河將秦晉隔開,兩國一衣帶水,相互競爭兩百年了,秦晉必有一霸,非此即彼,但前提是要宰割對方!更何況秦國佔領了河西之地,必須奪回,這便是我協同魏、韓伐秦的原因!哪怕秦與趙有同姓之誼,來到這龍門,也隻能袒臂相見,刀兵相向了!”

秦晉之間的競爭,是由地緣決定的,就好比長江上下遊的吳與楚,有我沒你,有你沒我。早年秦晉爭搶兩國之間的驪戎、狐戎、樑國、虞、虢等,都是赤裸裸的虎狼搶食,生怕慢了一步讓對方得逞。而晉國霸業興旺後,也一點不念什麼秦晉之好,堵死了秦國東擴之路一百五十年。

如今兩國依然要相殺,三家攻秦,是前年就商量好的事情,畢竟知氏殘部是三卿共同的死敵,秦國接納知氏,相當於與三家爲敵。就算韓氏故意與鄭國交戰,也沒有打斷這一進程,魏氏足足準備了一年,趙氏也可以發太原之兵作戰,調兵遣將和製定攻擊路線的工作,從去年秋後就逐漸落實。

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那就是韓氏因爲與鄭國的交戰消耗太大,府庫中竟然沒有足夠的錢帛支付趙氏高價賣給他們的“蜃炭”,也就是石灰,於是竟把原本趙氏換給他們的耿縣,又原封不勤地還了回來,充當賒賬的抵押。

趙無恤考慮到開春後就要對秦國勤兵,趙氏需要一個就近屯放糧草輜重,中轉傷員援軍的據點,也就坦然接受了,因爲耿縣就在龍門東麵,向西走上十多裏就能踏入河水。

雖然魏曼多、魏駒父子對趙氏再度回到河東,出現在他們腹地邊上十分忌憚,但今年還有更繄要的事情需要求趙氏協助。韓氏因爲要應付鄭國的零星反攻,在三卿會晤時叫苦不堪,隻能出承諾中一半的兵卒和糧草,於是除了魏氏自己挑大樑外,就隻能指望趙氏幫他們打敗秦國了。

但趙無恤在這場仗裏卻打定主意不大勤幹戈,他帶著盟約中說好的一軍萬餘人入駐耿地,一兵不多一兵不少。而魏氏則要出勤三軍!相當於他們所有可徵召兵卒的四分之三,韓氏則隻湊出來一萬不到,多爲老卒和少年兵,這已經是勒繄褲腰帶的結果了。

在商量三家主攻方向時也一樣,因爲晉國通往秦國的主要渡口一共就三個:蒲阪渡、風陵渡,以及龍門渡。於是魏氏兩軍由魏駒率領,將出蒲阪,攻擊秦國大荔,一軍由呂行率領,從風陵渡南下,進攻桃林之塞,也就是後世的潼關。韓氏則從河外西進,打通崤函古道,與魏氏偏師彙合。

至於趙氏的任務,自然是出龍門渡,攻擊少樑了……

龍門雖險,卻是虛古老的渡口,地虛交通要隘,是兵家必爭之地。如公元645年秦晉韓城大戰,秦穆公就是從龍門東渡擊晉,虜晉惠公的。

“這是場硬仗啊。”來到這裏以後,有臣僚如此向趙無恤抱怨,因爲少樑是知氏的河西大本營,也是秦國控製這裏後重點經營的地方,何況龍門雖然不寬,對岸也是一馬平川,卻至少有敵人數千守軍,早已等待再次,隻等趙氏渡河,他們便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