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魚躍龍門(2 / 3)

至此,吳楚各自佔有了蔡、陳,在淮上爭奪中形成均勢。

伍子胥雖然在吳王破越後一度拂袖而去,但隨即又回到中樞,主管吳國外交。他依然堅持之前的主張:“陸人居陸,水人居水,中原之國幹燥,不能種稻,也不能行船,吳國就算攻而勝之,吳人也不能長久佔領其地,但像越國,還有楚國淮上、江南等地,與吳國習俗相近,語言相同,卻可以據爲己有。”

他極力勸阻夫差北上與趙氏爭雄,而是北結齊國,也派人與還未有明顯衝突的宋國、鄭國、秦國通使,主要精力還是在於與楚國爭奪淮上、羣舒,試圖再度進入江漢腹地。

楚國則一麵妄圖復興,一邊小心防黛,楚本來在瓜分蠻氏期間,與秦、鄭結成了盟友,儼然三國盟主,但他們的精力被吳國牽製太多,以至於在晉國三卿攻略鄭國時無勤於衷,哪怕年底時傳來晉國三卿又要圖謀秦國的消息時,也表示無可奈何。

乘著齊國新敗不敢勤彈,韓氏拖住鄭國,楚國也疲於應付吳國不敢北上支援盟友之際,晉侯午二十一年夏三月(公元前491年),在又囤積了一年糧食後,晉國對秦國的進攻開始了……

……

“美哉,河山之固!”

走到龍門岸邊,連見多識廣的趙無恤也不由發出這麼一聲感慨。

黃河,春秋之世隻有到齊國境內才逐漸渾濁,稱之爲“濁河”,在其餘位置,隻用“大河”或者一個“河”字作爲專屬名詞,以凸顯她在華夏地理文化中的分量。在這時代中原人的認知裏,黃河的源頭在河套之西,它從巍峨雪山飄逸而下,以雄渾豪邁的氣勢,在廣袤的黃土高原上奔騰激盪,而位於秦晉交界的龍門峽穀,就是其中最爲雄起跌宕、多姿多彩的部分。

龍門,亦稱之爲禹口,相傳是大禹治水時用巨斧劈鑿而成,趙無恤立馬放目望去,隻見它的北麵是羣山夾道的黃河峽穀,南麵是坦坦滂滂的平原,反差巨大。

河水起初被約束在兩岸懸崖斷璧之間,白色的浪花如同千萬匹奔馬般橫衝直撞,雷霆萬鈞,破山巒而徑出,瀉千裏而東流,水浪起伏,如山如沸。

趙氏專門掌管大河水運的官員古乘見趙無恤興致不錯,便說道:“龍門兩岸屹立,河出其中,上寬百步,下瀉千裏,相對如門,唯神龍可躍,故稱之爲龍門。龍門每年十二月初爲冰所封,次年三月驚蟄時冰消,每當這時,有黃鯉數千條自下遊遊集龍門,競相跳躍,一登龍門,雲雨隨之,天火燒其尾,化爲神龍,登不上者,點額曝腮……”

時值三月,正好龍門的水下遊著許多鯉魚,但見到這一幕後,趙無恤卻嘿然了,哪有這麼邪乎,其實是黃河鯉的繁殖季節到了,爭相遊回它們上遊的出生地交配產卵呢,倒是撈魚子的好地方。的確,跳得上龍門,就能留下後代,跳不上去,就隻能孑然一身了。

他與衆人將此事一說,本來還在擡頭尋找“神龍”的趙氏僚吏們紛紛大笑,古乘也紅了臉。作爲漁夫出身的他已經被趙無恤派到龍門近一年了,自然清楚這一點,本來當做奇聞異事說出來博上卿一樂,不成想,本應該五穀不識的趙無恤卻如此清楚……

“二三子知道,我由此想到了什麼麼?”

“不知。”

目視衆人,趙無恤加重了語氣:“那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天地萬物和我們人類並存,種類不同而已。種類沒有什麼貴賤之分,隻是因爲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製約,互相成爲食物,從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