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暗部裏,並不是無名之卒,而是被精心培養,以後可以成為獨當一麵的理事人。所以他幾乎一下子就反應過來,顧憑這一招,是在逼皇帝出手。
他將皇帝架得高高的,事還沒做,名聲先宣揚了出去……其實架得高也沒什麽,皇帝若是置之不理,那也就隻能作罷了。
但偏偏,顧憑令人傳出的這個名聲,還真讓陛下無法拒絕。
陛下已經讓天下歸一氏了,但是若論起四海歸心,卻還不好說。畢竟立朝之日尚短,沒有祖宗積累的威望,一時之間,確實是難以讓天下人紛紛心悅誠服。
可以說陛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有那麽一兩件傳揚四海的事跡,令他可以於海內立信。
恐怕,就算皇帝知道這是人放出的謠言,他也忍不住要把這個謠言給坐實了。
侍衛深深拜下:“是!”
顧憑悠悠地一笑:“動作要快。”
侍衛看到他嘴角的笑容,不禁一愣,心想:難道郎君還有後手?
但他跟著顧憑這幾日,已經發現,這個人的心思與手段,往往出乎常人預料。於是也就不猜了,恭聲應道:“是。”
第10章
皇帝在各個州郡都設有觀察署。朱興倫一事在沛陽鬧得沸沸揚揚,當地觀察署的官員寫明奏報,將此事上報到了鳳都總署。
皇帝聽完奏報,閉上了眼。
這樣一言不發,雖然什麽也沒說,但也不是什麽也沒說明。為人臣子的,對揣摩上意都有幾分心得。皇帝若是真的不想管,隨便提個話頭將此事揭過去便是,他完全不需要沉默啊。
幾個議事的臣子正在心裏琢磨,忽然聽見方清隨道:“臣還聽說,自從這個謠言傳出來,沛陽百姓都喜氣洋洋,如過年一般,還有人大半夜到朱興倫園外放鞭炮慶祝的。”
他語調輕鬆,便有人跟著笑了幾聲。
皇帝慢慢地歎了一聲:“竟是民怨至此麽?”
這話一出來,眾人心裏都有底了。
這是要辦。
於是,眾人紛紛出言附和起來。畢竟這件事無關國家大勢大體,不過是一個朱興倫,皇帝想處置或是不想處置,都沒必要與他唱反調。連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給陛下找不痛快,這不是嫌命長麽?但是大家都極有默契地對另一些傳言避而不談,也就是傳說皇帝已經派人前往沛陽調查,百姓那叫一個感激涕零的,都將皇帝誇成了堯舜再世……
陛下出手,必然是因為憐惜民生,跟這些溢美之詞有什麽關係。
皇帝擺了擺手,吩咐道:“讓蕭裂過來。”
然後便遣散了眾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