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如晚對這位婆母完全不了解, 隻在出嫁前時聽姨祖母提過,她過世的很早。
要去祭拜的話需要準備她喜歡的東西。
這些自然得向方嬤嬤請教了。
方嬤嬤早就把沈如晚當做是沈家的一份子,關於楚家的這些事情,她覺得王妃也應該知道了。
方嬤嬤回憶起當年的事情, 無不感慨。
“夫人的娘家姓阮, 她單名一個璿字。夫人出自書香門第, 曾祖父曾為吏部尚書, 後來家道中落了,夫人嫁給了當時在邊關立了戰功的楚將軍。楚將軍長期駐紮在邊關,夫人就留在了京城,夫妻二人聚少離多。夫人平日裏喜歡養些花草,繡繡花, 看書畫畫打發時間。她最喜歡的應該便是親自釀些酒, 然後派人給楚將軍送過去。那時候日子雖然單調,可夫人還是過的很開心,她每回看著楚將軍送回來的家書,都會仔細的珍藏起來。”
沈如晚暗自記下來, 現在釀酒可來不及了。她那個剛剛繡好的蘭花荷包,不知道可不可以。
喜歡花草的話,她可以畫一副素冠荷鼎和五色赤丹和荷包一起燒給她。
還可以親自做些點心帶過去。
聽著方嬤嬤說的這些,也讓她想要知道的更多,於是問道:“那後來呢?”
方嬤嬤說︰“過了幾年這樣的日子, 楚將軍又立了戰功, 要回京論功行賞。夫人被當時的皇後,也就是現在的太皇太後召進宮中,參加了宮宴。可惜的是,本以為楚將軍這回能夠留在京城, 結果官位是更大了,可依然還得駐紮在邊關。他在京城隻留下了十幾日就去了邊關。夫人有心隨將軍去邊關,卻因那位太皇太後經常宣夫人入宮耽擱了。夫人她還曾在後宮中小住過一陣子。”
沈如晚覺得奇怪,問道︰“太皇太後和母親的關係很好嗎?”
方嬤嬤回道︰“夫人待字閨中時跟還未進宮的太皇太後曾經相識,但也說不上好。畢竟太皇太後是侯府的姑娘,而我們夫人的父親當時隻是從六品的小官。也不知道為何在宮宴上重遇夫人後便熱絡了起來,時常召夫人入宮。”
方嬤嬤那時候也覺得皇後對夫人很是照顧,夫人就是臨死之前都對殿下說,要好好守住大周的天下,要效忠於皇後所出的四皇子,也就是先帝。
所以殿下才會在先帝過世後,從邊關雲州率兵馬回京昏製其他藩王,擁護先帝的幼子登基,太皇太後才能垂簾聽政。
可是,隨著新帝年紀越來越大,殿下突然中了奇毒後,遭遇的刺殺也越來越多,太皇太後的手也越伸越長,對殿下不利的流言也越傳越廣。若不是殿下手握兵權又有麒麟衛,恐怕早就……
沈如晚沒想到太皇太後會與婆母是舊交,上回她入宮可一點都瞧不出來。太皇太後話裏話外對她恩威並用,催著她圓房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沈如晚繼續問道︰“那母親後來一直在京城嗎?公爹有再回京城嗎?”
方嬤嬤搖了搖頭,“那時候別人都說夫人深受皇恩,皇後娘娘抬舉她。可夫人臉上的笑容卻越來越少。直到有一天夫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便是去了邊關找將軍。”
沈如晚聽的入神,婆母竟這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孤身前往邊關。
隻見方嬤嬤語氣冷了下來,“夫人本以為將軍見到她會很驚喜,一路上都沒讓人透漏消息。誰知夫人到那裏卻發現將軍身邊多了一個寵妾。夫人當時就氣暈了過去,可夫人沒有離開,在邊關待了月餘,最後心灰意冷的離開。回到京城的夫人大病了一場,差點就救不回來了。這時候將軍無詔回京,差點被世宗帝治罪,他在京城待了三個月,直到夫人懷孕了。將軍再次去了邊關,直到戰死,也沒有回來。”
沈如晚愣住了,怎麼會是這樣?
那婆母也太可憐了。
那他豈不是從來都未見過自己的父親?
沈如晚咬著唇,她欲言又止,方嬤嬤猜出她想問什麼,直接說道︰“夫人是在殿下十一歲那年過世的。在她過世之前都一直住在別院。她說她最喜歡梅花,尤其是在大雪之後的梅花,她說是那麼的潔淨。她最後葬在了她喜歡的梅嶺之中。”
沈如晚情緒明顯低落了,她心裏堵的慌。
她隱約聽姨祖母說起過,說婆母是當時京城中難得的美人,許多世家公子都愛慕她。為什麼楚將軍會這麼對待她?他怎麼能那麼狠心呢。
沈如晚遣憾婆母所遇非人,也更心疼他了。
這麼些年他是怎麼過來的?他受到那怪病的折磨,身邊也沒有一個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