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徐庶兩人來到隆中。遠遠的看見河畔田間,有農夫荷鋤耕於田間。
曹操心中感歎:“若隱居與桃園,躬耕與田間,讀書與清閑,一生無憾呀!
“主公,您看!”徐庶說道。
曹操側目看去,隻見農民引水灌溉的水車與傳統水車大不相同。工藝簡單、方便實用,比傳統工藝改進了許多,若軍隊屯田時大規模使用,將會有頗大受益。
再看農夫們使用的鋤具,也有了的的不同,曹操並不懂得農具的好壞,但曹操是鑒定兵器的行家,鋤具的材質端的堅實耐用,再看農具開鋒處,寒光奕奕,絕對鋒利無比,用來鋤地,實在是暴殄天物。
隻見還高聲吟唱著:“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曹操聽得心中大驚,這首五言律詩不僅寓意高深,且音律深沉,說明此人音樂造詣頗深。
“此歌是那位高人作的?水車和鋤具都是何人做的?”曹操趕緊勒馬向農夫農夫問道。
“此歌是我們隆中的高士臥龍先生。他隨口唱出來的。這些鋤具和水車的工藝也都是臥龍先生教給我們的。”農夫回答道。眼裏盡是對臥龍的崇拜。
“臥龍先生住在什麼地方?”曹操忙問道,
“在這座山的南麵,有一帶高岡,就是臥龍岡了。岡前有一片鬆林,在深處的茅廬裏,就是諸葛先生高臥的地方。”曹操趕緊拜謝,策馬前行。
不數裏,遙望臥龍岡,果然清景異常。
後人有古風一篇,單道臥龍居處。詩曰:“襄陽城西二十裏,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雲根,流水潺潺飛石髓;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鬆陰裏;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臥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床頭堆積皆黃卷,座上往來無白丁;叩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囊裏名琴藏古錦,壁間寶劍掛七星。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
劉禹錫的《陋室銘》中讚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曹操來到莊前,輕扣柴門,走出來一個童子,竟和水鏡先生的書童一樣,說出外訪友去了,歸期不定。
曹操心裏尋思,若臥龍隻是在找借口還好辦一些,倘若真的訪友,該怎麼辦呢?曹操一咬牙,下定了決心。
“臥龍先生一日不見我,我一日不起身,一年不見我,我一年不起身,期間,決不飲食喝水。”隻見曹操盤腿坐在門口,再不顧上衣服被塵土弄髒。
童子趕忙勸了半天,隻見曹操全然不予理會,趕忙跑回院裏去了。
“由他去吧!”一個手持書卷的男子輕說道。隻見那名男子隻有二十的年紀,眉目間卻英姿蓬發,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就是臥龍先生諸葛孔明。
他放下了手中的書卷,雙目遠眺,“明夜就能決定了吧?”輕輕沉吟的話語在窗邊縈繞。
一天了,曹操不吃不喝,如老僧枯禪般盤坐在臥龍莊前。徐庶靜靜的守候在曹操的身邊,滿眼痛心之色。
諸葛睜開眼睛,看著窗外臥龍崗的天空翻滾的雲,泛著魚肚的白色,天色才剛剛微亮,隱約中透出一些晨曦的光來。
“也許這是最後在臥龍崗的清晨了。”諸葛淡笑道。
兩天了,曹操不吃不喝,仍舊如老僧枯禪般盤坐在臥龍莊前。隻是臉色已經蒼白,嘴唇因為缺水已經幹裂。徐庶仍舊靜靜的守候在曹操的身邊,滿臉痛心之色。
入夜,天降大雨,曹操依舊不吃不喝,仍如老僧枯禪般盤坐在臥龍莊前。徐庶卻再也忍不住,將衣服脫下,架在曹操的頭頂之上。曹操大聲的嗬斥著徐庶:“元直,你在幹什麼,不要管我,快去避雨,你一定要陷我與無信嗎?”曹操還想說些什麼,卻再也說不出來了,體力已經透支,嘴唇哆哆嗦嗦的就是發不出聲音。
徐庶再也說不出什麼,隻得拿開了衣服。卻沒有離開,默默的與曹操一起承受著風雨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