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道童領著狄公、陶甘穿過曲折的走廊來到了三清大殿。——真智真人正在大殿西偏殿的三官堂裏等候著他們。
狄公低聲吩咐陶甘:「我與真智會見時,你可去找適才那位胖道士,設法向他要一張這朝雲觀的簡圖來。看來他在觀內的序位僅次過真智。」
道童引狄公進了三官堂,狄公抬頭見堂正中盤龍太師椅上坐著一位瘦骨嶙峋的老道士。老道士頭戴蓮花冠,身披黃羅道袍,腳登細麻雲履,手拄一根神仙拐,見狄公進來忙徐步上前迎接。狄公拜揖,分賓主坐定,道童獻茶畢。老道鞠躬開口道:「小道真智拜見狄老爺。偶染微恙,有失迎迓①,望乞鑒諒。」
狄公見真智莊重嚴肅,舉止雍容,一對灰藍色的眼睛冷漠無光。隻是唇上和頷下那兩撮山羊鬍子稍稍損減了點儀態風度。
狄公道:「下官因避風雨,借寶觀權歇一宵,不意正逢遇寶觀喜慶之日。老仙長百忙之餘如此盛情款待,心中十分不安。」
真智淡淡地說道。「敝觀雖簡陋,好在房舍不少,不知狄老爺對東樓住虛尚感滿意否?觀內諸事冗繁,雜務纏絆,恕小道安排不周。」
狄公笑道:「東樓那套房間不僅幽雅清潔,又寬舒明亮,內眷十分滿意。下官在此再致謝忱。明日拂曉,即啟程趕路,不勞仙長相送。」
真智道:「不知狄老爺對敝觀形勢作如何觀?」
狄公笑道:「我見寶觀山勢厚圓,位座高深,三峰壁立,四環雲拱,內勾外鎖,大合仙格。就是那終南山真賜觀、蓬萊山大羅觀、閬苑山奉仙觀、龍虎山萬壽宮、青城山上清宮、武當山軒轅宮也不過如此。老仙長能住持寶觀,真乃前世修成榮業。倘無功滿三千,行圓八百,哪得有今日?」
真智微笑:「狄老爺溢譽了。小道生性愚頑,慧根甚淺,忝居此觀,也無非是依科設儀,敷衍功課,學些丹衍,講些內養,哪敢望他日能修得正果,羽化升仙。」
狄公正色道:「我見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宮觀遍布海內,神仙千千萬萬,如何亦有學道不成,反折了性命的?」
真智一愣:「敢問狄老爺此話何意?」
狄公笑道:「老仙長豈忘了去年來這朝雲觀虔誠求道的三個女子?」
真智微微不安,說道:「敝觀有上百道眾,每日來觀內燒香求願的人成百上千,內中亦多有虔信的女子。隻不知老爺說的是哪三個女子?」
狄公道:「寶觀向縣衙門申報備案的三個少年女黃冠:一個姓劉,一個姓黃,一個姓高。下官隻想打問清楚那三個女子如何死去,以便在案卷中註明詳細。」
真智慢慢點了點頭,淡淡地望了狄公一眼,說道:「記起來了,去年夏天……」他揮手示意一旁侍候的青衣道童退下。
道童唯唯退出。真智接著說道:「去年夏天,從京師來了一個年輕女子,說是姓劉。到了這裏便病倒了,孫天師還親自為她按過脈息,但……」
他突然止住了話頭,兩眼繄張地盯著殿門。狄公急忙轉臉看看是誰進來,隻見那殿門反倒輕輕關了。
「這些討人生厭的伶人!不敲門就往裏闖。」真智氣憤地罵了一句。
狄公道:「聽說劉小姐得的是一種悒鬱之癥,我隻想問問是誰做的診斷或驗的尻?」
「道清驗的尻。就是適才在觀門外恭迎狄老爺的那位胖胖的道人。他不僅是觀中的高功道人,且醫道高明,觀裏道眾但有生病捉葯的都來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