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九十三章陳田鬥智
“什麼,公孫度退兵了?”自從陳宮率軍來到山海關之後,一連三天公孫度都是按兵不動,陳宮一直感覺到很奇怪,不過他也探知袁紹的謀士田豐就在公孫度的軍中國,是以不敢掉以輕心,卻不想,在第四天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公孫度退兵的情報,這不由使得陳宮大感奇怪,急忙派人將關羽和華雄喊過來商議。)
聽陳宮轉告了這個消息之後,關羽首先發言道:“公孫度突然退兵,定有原因,我軍可趁勢追擊,說不定還能一舉平定遼東。”
華雄搖了搖頭道:“不可,公孫度的大軍來到山海關前,不曾有過一日進攻,便突然撤兵,其中定有詭計。我軍兵少,卻占有山海關之險,方使得公孫度的大軍止步不前,若然一旦出關,如何能抵得住公孫度數倍於我軍的大軍。”
陳宮點了點頭道:“俊傑言之有理,宮也是此意。”
關羽依然不以為然道:“公孫度父子,無能之輩也,能使出什麼計謀來,最多不過是誘我軍出關,聚而殲之。然,我軍可出關繞道,避開其伏擊地點,從背後給其狠命一擊,定會大敗遼東軍。”
陳宮聽了,暗道,主公果然慧眼識人,這關雲長確實深通兵法,卻是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若是不讓其遭受一次挫折,隻怕難以成就其名將之名,嗯,這次田豐之計倒是一個機會,就讓關羽吃吃苦頭也好。
想到這裏,陳宮便道:“俊傑與雲長之言皆有理,以宮之見,既不能不妨此乃田豐之計,又不能錯失此次收服遼東之良機。然,目前最為重要一點為,先派人探查公孫度突然撤兵的緣由,不知二位將軍意下如何?”
華雄與關羽心中皆是暗想,公台平素從不苟合意見,就算是主公有不對之處,也勢必也提出來,今日卻為何突然變得如此。不過,二人想歸想,卻都不願說破,對視一眼,齊聲道:“當應如此。”
一個時辰後,派去的斥候回來報告,說是公孫度之所以退兵了,是因為高句麗大軍突然南下。
關羽道:“如何,公孫度大軍數倍於我軍,卻是沒有攻城卻急急退兵,定有原因。不過,即便如此,為了不步上十四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曹操之失,我軍須得防備遼東軍在退兵的路上設下伏兵。以羽之意,羽率軍兩千先行追擊,俊傑率軍一萬跟隨在後,一旦羽遭遇埋伏,俊傑可趁勢領軍殺出,兩下夾攻,定能大敗遼東軍。”
陳宮笑道:“雲長之計確實甚妙,不過卻是忽略了一點,公孫度的大軍十萬有餘,我軍卻隻有兩萬,縱然是全都派出,縱然是兩麵夾攻,也是難以取勝。何況,我軍還要防備一點,若是公孫度伏擊為假,趁虛奪關為真,該如何應對呢?”
關羽想了想,笑道:“此不難也,公孫度若想奪關,定會將大軍分為奪關與伏擊各一軍,伏擊一軍埋伏在山海關前往遼東的路上,而奪關大軍則會在山海關前不遠處埋伏。羽可率軍一萬五,裝作前往追擊,出關後三十裏,突然折向,由南門回城。而公孫度一時不備,定會率軍全力攻城,此乃將計就計之策也。”
陳宮暗暗點頭,關羽確實不簡單,隨手一想便是妙策,隻是今日若是壓不倒他,更會助長他傲慢之氣焰,於是便微微一笑道:“雲長此言差矣,先不說雲長此計能否瞞得過田豐,就算瞞得過,此計能夠成功,於大局有何利處?公孫度之所以不敢以十萬大軍,也不願意強攻山海關,便是因為山海關易守難攻,攻城方的弓箭無法射到城頭,完全處於被動挨打之位,我軍雖隻有兩萬,但以山海關之天險,無疑於二十萬大軍。但是,若是田豐看破了雲長之計,派兵在東西兩側埋下伏兵,雲長的一萬五千大軍必將全軍覆沒,而山海關也會因為守軍不足而無法堅守,至於山海關失守會對主公帶來什麼影響,雲長定然也能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