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五路迎敵(1 / 3)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五路迎敵

曹***精神為之一震,急忙說道:“公達既有良策,速速講來。”荀攸在曹***心目中的地位,絕對不比起叔叔荀彧低半分,當年何進得勢的時候,很多計謀便是出自其手,這一點曹***後來進入何進集團之後,不久後便聽說了。

荀攸道:“徐州之敵,乃二袁與陶謙也,二袁者,乃貪婪之人,欲謀兗州之地,使其勢力相連也。而陶謙之所以出兵,必為二袁所遊說,更是擔心主公度此難關之後而揮兵南下,不得不為之也。若是主公能夠遣一口齒伶俐之人,南下徐州,遊說於陶謙,就說主公已經抓到殺害老太公之凶手張闓諸人,並將之盡誅而祭奠老太公,如此一來,陶謙若是放棄與二袁之聯盟而退兵,證明殺害老太公確非其意,若是陶謙仍不退兵,則老太公必為其所害,主公當另想良策也。若是陶謙一旦退兵,勢必會使得二袁大軍士氣大跌,我軍士氣大漲也,而且,主公還可與陶謙結為聯盟,從徐州借糧,兗州乃一空腹巨龍,一旦有糧草供應,何懼二袁大軍哉?”

“妙,真是太妙了。”荀攸的話音剛落,不但曹***,就連郭嘉、荀彧與程立皆是暗暗喝了一聲彩,不過,郭嘉三人更為擔心一點,那就是曹***會不會讚同荀攸之計,畢竟即便陶謙退兵,即便陶謙不是殺害曹嵩之凶手,讓曹***與之聯盟,也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於是乎,荀攸的話說完之後,四雙眼睛齊齊盯在了曹***的臉上。曹***沉著臉思量半晌,最後歎了口氣道:“公達之計卻是妙計哉,隻是,讓***與殺父仇人聯盟,同為進退,***如何能做到也。此番,***之意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諸公可另思良策也。”

程立說道:“主公曾與燕王劉備有舊,而劉備不久前與袁紹有兩場惡戰,雙方死傷不少,早已結下生死之仇。若是主公遣使拜見劉備,請其出兵相助,許之以冀南諸郡之利,劉備豈能不動心哉?”

荀彧搖了搖頭道:“未必,劉備老母有疾,青州孔北海求救其方不去,後來雖然率軍前往,一來因其母病情稍緩,二來青州局勢已然惡化,劉備不得不去耳。但是,兗州之危乃諸侯爭霸也,劉備也是一方諸侯,如何不會有坐山觀虎鬥之心也,縱然主公派人求救,劉備也不會即刻出兵,而待主公與二袁兩敗俱傷之際,坐收漁翁之利也。”

郭嘉與曹***對望一眼,兩人心中均是在想,青州之亂乃劉備暗布多年之策,安知兗州之危不是劉備在搞鬼。

二人雖然都是智慧高絕之人,也猜到兗州之亂乃劉備所為,卻是沒有想到事情的根本在於劉備派人誘導張闓做下惡行,而後又殺人滅口,使得曹嵩被害一案成為了一件無頭公案,縱然幾方罷兵,曹***與陶謙聯手查案,也決然查不出任何蛛絲馬跡。

曹***歎了口氣道:“多年前,***與玄德、二袁在京城之中被人稱為‘四人幫’,幾乎天天在一起飲酒為樂,誰料想多年之後,如此佳友竟然個個翻臉為仇。先有玄德與本初政見不一,接著又有酸棗爭奪盟主而反目成仇。眼下,二袁為了一己私利,竟然不惜悍然南北夾擊,欲置吾於死地也。***與劉備雖然並無正麵衝突,然則既然同為一方諸侯,各自心懷大誌,各有文武輔佐,各有精兵數十萬,如何還能如多年前那般重心交厚也。”

荀彧道:“主公之言雖然不差,然遍觀兗州四周,能求救之人唯劉備也。劉備縱有坐山觀虎鬥之心,卻也明白一旦二袁做大,對其之威脅遠勝於主公也。再者,劉備素有賢名,若是主公大造聲勢,四處散播向劉備求救之消息,則劉備不得不發兵也,再者,即便劉備以其母之病為由,但袁紹也不得不分出精力以防北麵劉備也,如此則主公之壓力也小。還有,若是劉備若真不出兵,主公向其借糧草,其總會答應吧,一旦糧草不缺,縱然沒有劉備出兵相助,兗州之危也能安然度過也。”

好計謀,諸人心中暗讚,雖然荀攸之計為借糧,荀彧之計也為借糧,卻是比前一計高明太多了。首先,此計不與曹嵩被害之計有任何關聯,曹***不需要以放棄父仇而換取兗州太平,以免日後落下不孝之罵名;其次,向劉備求救,會使得袁紹不能全力南顧,曹軍北線壓力頓輕,若能快速擊退袁術或陶謙之軍,則曹軍便可全力北顧,兗州之危不為患也;再次,即便劉備不出兵,但也絕對不會連糧草也不借,就如荀攸與荀彧之言,隻要兗州有了糧草,自是不怕這數路大軍。

曹***點了點頭道:“好,就依文若之計,以劉子陽為使北上幽州,向劉備求救。至於進犯兗州之五路大軍,***當以五路大軍迎之,以夏侯淵為將,毛玠為副,領軍三萬抗擊徐州曹豹大軍;以夏侯惇為將,滿寵為副,領軍三萬抗擊袁術大軍;以李典為將,樂進為副,領軍三萬抗擊紀靈大軍;以曹仁為將,曹純為副,奉孝為軍師,領軍三萬抗擊韓猛大軍;***自領五萬大軍,以曹洪、呂虔為將,荀攸與程立為軍師,迎擊袁紹大軍。***等五路大軍迎敵之時,兗州大小事務全由文若負責打理,凡事不必彙報,文若隻管自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