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先生且慢
李榷和郭汜進入長安城後,先派兵將四門的守衛全部換成自己的軍隊,然後率領三萬人駐紮在南宮掖門,殺死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趙騎校尉王頎等人,官吏和百姓被殺一萬餘人,屍體散亂地堆滿街道。
王允扶著獻帝逃上宣平門,躲避亂兵,此刻,王允身邊甲士不足五百人。然而,李榷和郭汜卻是不敢攻打宣平門,便在門下伏地叩頭,要求麵見皇帝。獻帝無奈,隻得登上城頭,對李榷和郭汜說道:“汝等如此放縱士兵,殘害大臣,枉殺百姓,究竟想要做什麼?”
李榷絲毫不懼,大聲喝道:“陛下,董太師忠於陛下,卻無故為王允和呂布所害,臣等起兵乃是為董太師報仇,並不敢做叛逆之事。隻待此事了結之後,臣等情願上廷尉去領受罪責。”
獻帝與王允麵麵相覷,哪裏肯相信李榷的話,獻帝明白李榷的意思,是想讓他交出王允,但是獻帝豈能不知王允之忠,自然是不願意了。李榷見狀,知道若是不給皇帝一點顏色看看,他是不會那麼聽話的,於是便派兵圍住宣平門樓,聯名上表,要求司徒王允出麵。王允得知消息,也登上城樓,李榷見王允出來,大聲喝道:“王允,太師董卓有何罪過,汝等竟然將其殺害,汝若是下來說個清楚也就罷了,否則,大軍齊上,攻打宣平門。”
王允被逼無奈,治好走下樓來麵見李榷和郭汜,自然被西涼士兵拿下。第二天,賢弟下旨大赦天下,任命李榷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追封樊稠為中郎將,更是將司隸校尉黃琬逮捕,將之處死。黃琬原為豫州牧,因為沒有抵得住袁術大軍的進犯,豫州失於袁術,不過袁術也沒有壞了黃琬的性命,將之送回到了長安,獻帝便封黃琬做了司隸校尉,謀殺董卓之事,其也參與了,是以李榷與郭汜才會將之殺死。
起初,王允曾任命同郡人宋翼為左馮翊,王宏為右扶風,李榷和郭汜抓了王允之後,想將之殺死,卻又唯恐這二人起兵造反,畢竟宋翼與王宏手下也有近十萬兵馬。後來,李榷便先讓獻帝下了一道聖旨,征召宋翼與王宏進京為官。
其實,長安城內的情況,宋翼與王宏都是已經知道了,王宏派人對宋翼說道:“李榷和郭汜因為吾二人領軍在外,是以不敢殺害王司徒,如果今日應召,隻恐明日就會全族被害,汝可什麼良策?”
宋翼的回答是這樣的:“雖然福禍無法預料,然聖旨卻是不可違抗,再者,殺董卓者,乃是司徒王允也,於吾二人何幹,吾二人隻要奉旨進京,將手中軍權交出,自然可以得保性命無憂也。”
王宏的使人說道:“關東諸州、郡之義兵猶如滾水沸騰,皆欲殺禍國之董卓,現在董卓已死,李榷與郭汜威望不足以震懾所有董卓舊部,如果吾二人與關東義軍一起起事,討伐李郭二賊,彼此相互呼應,才是轉禍為福之上策也。”
宋翼不同意,王宏孤軍不能成事,於是便雙雙接受征召。果然不出王宏所料,二人進入長安城後便被西涼軍抓了起來,第二天,王允、宋翼和王宏一起被處死,王允的家小也全部被殺死。王宏臨死前怒罵宋翼道:“宋翼,汝真乃無用之腐儒也,真不足以與汝商議國家大事也。”
被殺之後,李榷將王允的屍體放在鬧市之中,無人敢上前收屍。王允以前的部屬、平陵縣縣令,京兆人趙戟,為了報答王允的提拔之恩,放棄官位,將王允的屍體收葬,李榷聽手下人彙報此事,倒也沒有難為趙戟,後來反倒給了升了官。
王允被殺後,參與謀誅董卓的,幾乎全都被李榷和郭汜殺死,除了倉惶逃出長安東去的呂布和李儒二人之外,還有一個士孫瑞也得保性命。當初,王允將討伐董卓的功勞全都歸於自己身上,曾惹得很多人不滿,唯有士孫瑞隻是淡淡一笑,是以,沒有被封侯者唯他一人而已,卻也在李郭之亂中幸免於難。
呂布從長安逃出之後,在李儒的建議下,途經武關到豫州投奔袁術,袁術心喜呂布的勇武,待他十分優厚。呂布認為自己殺死了董卓,對袁家有功,因此放縱部下士兵搶掠,袁術對此極為不滿。呂布察覺後,心不自安,便離開袁術,去鄴城投奔袁紹,就在路上的時候,李榷和郭汜懸賞捉拿呂布,形勢很緊,呂布又在李儒的建議下,準備投奔與討董決心不在劉備之下的曹操。
李郭亂長安的時候,張濟也投到了劉表的麾下,對於張濟的投靠,劉表手下自然既有同意又有反對。
對的是蔡瑁,其說道:“主公,張濟乃是董卓心腹,若是主公將之收留,隻怕天下諸侯皆會輕看於主公也,以屬下之意,不如佯裝答應,將之騙入襄陽城中殺掉,將其手下五萬西涼軍吞並掉,畢竟其中有三萬騎兵,如此可解荊州騎兵不足之困,主公也有北上爭霸中原之資本也。”中原地勢平坦,利於騎兵作戰,因為騎兵的機動性強,移動度極快,殺傷力也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