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方困於糧草等物資的壓力隻能夠派三萬人攜帶五個月的軍糧北伐,而糧草物資要遠比劉備方充足的孫權一方卻隻派了兩萬人馬詐稱五萬人馬而已。
孫權一方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也是有原因的,至少孫權派給劉備一方的使者向劉備一方說了不少原因。孫權一方的首要借口是山越不安生,需要派兵鎮壓,同時之前敗於逍遙津軍力未複。
其實這兩個原因很明顯是故意找的借口,隻是劉備一方並不能夠拿出孫吳的山越並沒有做亂的證據,也不能恥笑說孫權是蠢貨被張遼以少勝多打敗——哪怕是那場戰鬥張遼其實沒有直麵擊潰孫權的全軍,孫權軍的傷亡並沒有想象中的慘重也是一樣,畢竟人家都說了自己不行了,劉備總不能涎著臉硬說人家行吧……更何況這次劉備向孫權求援本來就是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表明自己的立場了。
隻是或許孫權一方也意識到了兩萬人的確太少,因而又給劉備一方劃了一張很符合劉備一方戰略構想的藍圖,要求與劉備方共處荊州,攻占宛葉,共誅曹賊。
如果作為穿越者的張苞當時也在劉備身邊並得知這一消息的話,一定會認為這是孫權對荊州對了注意,到時候他一定會尋機進諫,隻是很可惜,當時的張苞正在新築的漢城整頓兵馬,而劉備也沒有必要放著法正與諸葛亮這兩個高參不去谘詢,轉而耗時耗力的卻詢問別有任務的邊防小將的意見。
不過古人的智商可不會比今人低,尤其是法正諸葛亮在加上劉備這三人的黃金組合,足以洞悉世界上大部分的陰謀,因而哪怕是他們並不會認為孫權有那個膽量謀劃整個荊州,但是卻仍舊能夠從他們的角度指出孫權的目的。
“大軍若從荊州出,則徒為孫仲謀火中取粟耳;大軍若不從荊州出,則大王不能責備孫仲謀不盡力北伐矣!”法正一語說出了孫權很可能存在的一個小心思。
雖然此時三大諸侯的態勢是曹孫雙方剛吃過敗仗,而劉備一方看起來情況似乎最好,但事實是曹操一方最多也隻能夠算是左手一兩根手指骨折,總體戰力倒也還剩下七八成,再加上一年的回複,戰力恐怕已經達到了戰前的八九成,實力就算是不好發動大規模進攻,但是用來防禦卻沒有太大的問題。
孫權一方雖然在逍遙津被打得挺淒慘,但是由於江東少戰亂,再加上南渡之民為孫吳提供了大量的人口,所以此時的孫權底蘊仍舊比較豐厚。
而反觀劉備一方,雖然屯巴蜀取漢中敗曹操,看上去風頭正勁、銳不可當,但是直到此時兵力也不過算是剛剛整合完,內部各勢力間的矛盾還遠沒能消弭,而更重要的是,蜀軍的物資尤其是糧草大為不足。原來的曆史上,關羽被殺後劉備恨得要死,但因為為了打漢中幾乎已經消耗了所有的物資因而不得不窩了兩三年的時間才有能力伐吳。
如今劉備軍的綜合實力雖然遠勝於原來曆史上的情況,但是漢中本來就有大量民眾需要安置再加上曹操的破壞,這使得劉備軍的物資狀況卻仍舊窘迫。雖然說隻要度過了這段最艱難的時期,蜀漢的經濟必將遠勝於原來的時空,但是如今的蜀漢的糧草仍舊頗為困頓,以至於劉備隻能夠派區區三萬人扯著六萬人的虎皮進行所謂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