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地主和鶴血茶(1 / 3)

我姓鄭,叫鄭思南,普通人。

談到祖上的時候,我基本上沒有什麼榮譽感。

和別人不一樣,我的家族沒有任何顯赫的背景,祖祖輩輩都是在福建山溝裏麵老老實實的農民,要是嚴格來說我家和別人家有啥不一樣。就是我祖上自己說的,我們不是一般的農民。

怎麼不一般?按照我太爺爺的說法,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出了名的采茶人,和其他人不一樣,我的家族的人從來不去種植茶葉,即使是在茶葉價格瘋漲的年代裏麵也堅持是自己翻山越嶺去采集野生的茶葉。其實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根本就從來沒有富庶過。

按照家裏祖傳的采茶人的觀念,我們這一族人,認為茶葉本是仙品,但凡沾了人氣兒,大多都變成了俗品,原來的味道和感覺都會差上很多。所以世世代代,都是以采集那些遠離人群,生長在最幺蛾子的地方的茶葉為生的。

據傳聞,我家最猛的時候是在唐朝,那個時候風雅的人多,人們對種出來的茶也並不是很看好,一些有錢的主兒,基本上還是委托我們這樣的采茶人去為他們弄來最好的茶葉,而且也不吝惜錢財,要說那個時候的我家,千戶侯不敢說了,亭台樓閣花園洋房還是有幾棟的。

傳到我太爺爺鄭光鬥的時候,雖然已經大不如前,但他老人家奮發圖強,最後不知怎的混到了大內指定的采茶官,成了拿著國家俸祿的采茶人,專門給皇上老子弄茶葉,要說也算是光宗耀祖。但好景不長,沒等到大展拳腳,清朝直接就翹了辮子,老爺子攢了一輩子的頂級茶葉也隨著他大義凜然的殉國而煙消雲散了,唯一留下來的,也隻是他老人家寫的一本采茶的茶書。

跟著這個買賣就傳到我爺爺鄭曉林,但他天生就不喜歡茶葉,隻喜歡打仗,鄉裏一忽悠就直接參了軍,打了幾年仗,丟了一條胳膊回來。兩手空空不說,家裏地多年沒勞力耕種,基本也是荒蕪了。

鄭曉林畢竟也是拿過槍的主兒,加上當時中國也是亂成一團,自己二十來歲的人還能活活餓死不成,一來二去起了歹心,打起了搶劫的主意。

說起來地方也不遠,就在村東頭,有一家財主姓李,要說起來李地主人還是不錯的,有些實在還不上錢的主兒,他也基本上就網開一麵,雖然也是剝削階級,但口碑端的是不錯,李地主別無他好,就是在喝茶上很下功夫,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看見李府的大門外麵,停著送茶來的大車。

娘的,爺吃飯都成了問題,你還有功夫喝茶?鄭曉林下了決心,搶他娘的!

在李宅的周圍轉了半天,鄭曉林終於發現宅院後麵有個小小的後門,一到了晚上就沒了人,那天下定了決心,帶上自己從部隊裏混回來的一柄王八盒子,偷偷摸摸的摸進了李宅。

初來想法很簡單,隻要一舉拿下李地主,用他做人質,然後找他們家裏的人要錢,本來也沒多貪財,隨便弄幾十個大洋也就滿足了,跟著就趕緊跑路到四川,一躲起來那才真是神仙日子。

但進了李宅才發現,院子裏麵看和外麵看絕對不是一碼事情,雖然在外麵看的清清楚楚,但是到了裏麵,立馬雲山霧繞,轉了半天也沒找到李地主的臥室,最後誤打誤撞,來到一個小院子裏麵。

說是小院子,其實看上去更像是個花池子,在院子的四周,有著稀稀落落的幾座假山,中間的部分,則是由花磚圍起來的一塊地,裏麵稀稀落落的種著幾棵小樹,因為是晚上,也看不太清楚,隻是一進院門,就感覺到茶香撲鼻,想來應該是種茶的園子吧。

嶺南一帶,盛產茶葉,自家院子裏種茶,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但看了半天,鄭曉林越看越奇怪,畢竟家裏祖上就是采茶的,還是知道點東西,怎麼看那花池子裏的都不像是土,近前抓了一把,放到鼻前一聞,竟然這滿花池的“土”全是上好的茶葉!

這一下無產階級的痛恨瞬間到了極點,說實話這行為比不上酒池肉林也差不多少了,正要準備痛罵,突然聽到外麵傳來腳步聲,好在鄭曉林腿腳還算靈便,一個箭步竄到假山後麵躲了起來,剛躲好,院子的門就推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