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也不是科威特第一次向中國請求軍事援助,早在兩伊戰爭襲船戰如火如荼的時候,科威特因本國油輪遭到兩伊的打擊,向安理會五大流氓分別都去了護航請求。這也說明不了科威特對中國有特別的敬畏,隻不過作為一個袖珍小國,每一個大國都是需要討好巴結的對象。
特別是目睹中國在國慶大閱兵上的威風,科威特更感覺中國應該是不差美蘇多少的強大國家,在軍購上甚至也特意向中國傾斜,為的就是交好中國。
中國倒是沒有特意照顧過科威特,但是確實派出過艦隊來到波斯灣進行掃雷任務,有著一定軍事存在感,所以科威特王儲除了求助美國等西方國家之外,也不得不向另一個軍事大國中國求援看看。至於蘇聯,誰都知道他們現在自顧不暇了,而且蘇聯一貫是支持伊拉克的。
中國大使孫畢淦當然不可能當場許下什麼承諾,更多地是跟美國一樣打官腔,但官腔裏留有各種餘地,“我國一直呼籲世界各國用溝通和談判解決爭端和問題,反對使用武力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對於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一事,我國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譴責,並可能采取一切有必要的手段幫助地區恢複和平,還科威特一個公道。”
作為政客,薩阿德也見慣了打太極,雖然與他所期望的相去甚遠,但最起碼中國也沒有把大門閉上,如果遊說得當,估計還是大有可為的。
薩阿德又道:“我國願意負擔貴國出兵援助救危解難的軍費,同時科威特也會對中國的仗義出手銘感五內的”
孫畢淦想了想,國內其實什麼個態度他也基本明白,不過此時出兵波斯灣也絕對不是當領頭羊出頭鳥的,於是他道:“如果有需求,我國會考慮派兵幫助科威特人驅逐侵略者,不過我國同樣反對一切的單邊行動,倡導國際對話和合作,這件事歸根究底還是要看安理會的決斷,我國會盡心促成安理會通過決議,組建聯軍驅逐伊軍的。”
薩阿德算是也有收獲,千恩萬謝地離開了。這位瀕臨亡國的王儲前腳剛走,後腳沙特阿拉伯的一位王室成員,阿卜杜勒親王之子納伊夫又匆匆忙忙地跑來麵見中國駐沙特大使孫畢淦。
納伊夫簡單與孫大使寒暄之後,直入主題,道:“薩達姆的野心恐怕已經膨脹到無以複加的地步了,今天遭殃的是科威特,明天可能就是阿聯酋、巴林、甚至沙特。盡管法赫德國王陛下和我都對我國的沙漠雄獅倍有信心,但我們誰也不願意看到戰火燃燒到我們的土地上。為了應對危機,我特奉國王陛下的命令,與孫大使和您所代表的中國進行會晤,希望能夠良好溝通,商討出一個應對這一危局的方法。”
孫大使又把剛才跟科威特王儲說的話再重複了一遍,表達了中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立場,但是究竟是怎麼個理法,他也沒有細說。
納伊夫又談道:“我國奉行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對於海灣危機,我們同樣是持談判優於武力解決的立場的。但是現在這個打算正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不可實現,伊拉克也隨時可能發動更加荒謬和瘋狂地攻勢。僅憑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軍力,顯然是不可能抵擋住伊拉克的,所以來自中國、美國的軍事援助就顯得格外重要。不過,實話跟您講好啦,國王陛下雖然知道軍事援助、開放我國的設施給援軍使用是必然的,但對於美國方麵,我們還是疑慮重重的。”
孫畢淦當然明白納伊夫說的話是什麼意思,美國在中東的戰略絕不單純,核心就是扶植以色列而壓製其他的阿拉伯國家,對於沙特美國也是三心二意,十年前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美國卡特政府和沙特都站在崛起的霍梅尼的對立麵,美國同意派2個中隊的b15戰鬥機進駐沙特,但是當飛機飛至中途時,卡特政府又以飛機沒有攜帶武器為借口取消了援助,從而使沙特在阿拉伯世界處境十分尷尬。
“美國召見了我們的駐美大使班達爾親王,向他展示了衛星圖片,表明伊拉克有對我們的覬覦之心。而美國國防部長切尼,也很快就要率領規模龐大代表團訪問我國,目的顯然就是說服國王陛下允許美軍開進,幫助沙特抵禦伊拉克的侵略。國王陛下現在心情比較複雜,他其實是比較傾向於組建一支聯合的阿拉伯部隊的,但這一點顯然在短期內無法達成,而伊拉克的威脅就在眼前了
國王陛下專程叫我來與中國溝通,請問中國是否有想法在這次的海灣危機中派兵,國王陛下對於中國人的誠信和操守是十分信任的,而且不瞞您說,如果中國同意出兵,那麼對於美國人在中東,也能形成有效的遏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