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紐斯的街頭傳播著一種不尋常的氣氛,一股躁動之火從人們的心中蔓延,並在互相接觸中不斷的壯大,往日的憤恨和不滿正在聚積,龐大的感受似乎隻有需要一個宣泄口,才能夠排出。
商店裏麵沒有商品,社會的福利政策得不到貫徹,波羅的海三國與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三國有個非常不同的背景,後麵三個國家得到了來自中國的強力支持,尤其是在金融信貸和消費商品出口上,特別是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兩國,因為沒有經曆羅馬尼亞的那種衝突變局,直接在中國半授意或半控製的扶植下,差不多一些地區在一年之中就扭轉了頹勢。
來自中國的經濟學家、產業專家幫助上述國家進行產業經濟調整,大筆的人民幣投資重新使得一些企業煥發了生機,大幅度的關稅減免也使得本地消費市場變得愈加繁榮,類似中國更加靈活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使得一些頭腦靈活的人開始下海從事工商業活動,總體而言,他們的危機雖然尚未完全渡過,但已經能夠清楚地看到好轉的跡象了。
而立陶宛則沒這個幸運了,甚至他們一心期望著投入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而壓根對仍保留社會主義製度的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十分看不起。隻是,他們所向往的那些國家卻不會像是中國一樣大舉對他們進行經濟的支持與援助。
雖然立陶宛在九零年已經宣布了獨立,但是這個獨立尚未有什麼人承認,實際上立陶宛的政權還是蘇維埃政府,體製上也沒有出現什麼劇烈的變化。在經濟出現困難,而且被西方鬥士與本國民族主義者的煽動下,終於維爾紐斯的居民開始走上街頭,工廠罷工、學校罷課,進行示威。不過這個示威活動很快就演變成了大規模的騷亂,整個維爾紐斯的秩序崩潰,反蘇聯和徹底獨立的趨勢更加明顯。
莫斯科,頭疼於被葉利欽頻頻挑戰的戈爾巴喬夫甚至心裏亂七八糟的,他很想治住立陶宛的這股分裂勢力,可是他更擔憂蘇共的高層就這樣被葉利欽領導的勢力給架空,如果俄羅斯徹底從蘇聯裏實質獨立出來,蘇聯基本上就完蛋了。
可立陶宛這事兒還真不能不管,誰也不知道已經宣布過獨立一次的立陶宛,會不會這次真的堅定自己的決心,就這樣頒布個什麼新憲法,然後徹底從聯盟中脫離出來,連蘇維埃這層皮也不要了。
軍方強硬派、國防部長亞佐夫大將專門召集相關人員給戈爾巴喬夫專門介紹了立陶宛的局勢,並點明了如果放任下去可能會產生怎樣危險的後果。不過戈爾巴喬夫卻無心仔細傾聽這些內容,隻不過揮了揮手,對亞佐夫道:“我相信軍方處理事態的能力,你們試試吧,把結果報我知道就好。”
亞佐夫聽了這話心裏就是咯噔一下,他算是被戈爾巴喬夫提拔起來的,當年就是戈爾巴喬夫視察的時候一眼相中了他,所以他才能爬升這麼快。可戈爾巴喬夫的性格弱點他也已經早摸清了,這個人是典型的誌大才疏,而且優柔寡斷,很沒有承擔,這件事情辦好了還沒什麼,如果辦砸了,八成他們軍方就有人要被當作替罪羊推出來了。
蘇聯處理這種加盟共和國的反抗情緒和騷亂一直都是缺少回寰而且粗糙大意的,他們最喜歡就是直接派出空降兵和運輸航空兵,然後占領當地的電視台之類的設施,再進行清場,所以後世很多人戲稱,蘇聯維持地方統治的基石就是空降兵運輸航空兵。
對維爾紐斯的鎮壓行動很快就展開了,l月ll日,蘇軍出現在維爾紐斯的大街上,傘兵部隊占領了立陶宛國土保衛局大樓,斷絕立陶宛官方武裝力量的反抗能力。隨即,新聞大樓也被占領,這也是蘇聯人鎮壓地方的老套路。2日,在空降兵之後趕到坦克部隊大搖大擺的進城,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是集中在聚光燈之下的,即便是蘇軍相對平和,也沒有開槍什麼的,但是那種恃強淩弱,當那些新聞照片中蘇軍坦克行駛在大路上,而憤怒的立陶宛人跟蘇軍士兵對峙時,人們隻會欽佩這些維爾紐斯人的勇氣,而不會認為蘇軍是克製的。對於蘇軍的厭惡,自然驟升。
這種厭惡甚至不僅僅是產生於立陶宛人和西方人中的,甚至那些已經被戈爾巴喬夫搞得節操全無的蘇聯媒體也是這樣的論調,最後自然引發了連帶性的負麵效果。
13日淩晨l點3分,10輛坦克圍住了立陶宛電視大樓,克格勃特種部隊強行占領了這座建築,僅攻占過程中蘇軍並未造成人員的傷亡。此前幾個小時,立陶宛電台已經播出消息:莫斯科開始進攻主權國家立陶宛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