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爆發以來,日本製造業生產和其他一係列經濟活動都陷入停頓,港口上堆積的貨物沒法運到國外,因為各國的商船壓根不敢進入日本海域,而日本商船也不會被其他國家的港口允許靠泊,使得日本的貿易也基本陷入中斷。有人也確實想在這樣的時機,冒著風險去跑日本航線,但是似乎是聯合起來坑日本一樣,世界幾個主要貿易國都終止了往來日本的航班和航線。
日本產品的缺貨,自然導致了其他國家替代性商品的銷量走高。包括中美歐等製造業強國在內,基本上都在日本的貿易崩潰中,取得了不小的利益。像是一些日本優勢產業,比如汽車產業、電子產業,原本就遭到了中國商品的極大挑戰,而這一回在日本產品無法供應得上的時候,一些日本還能保持一定優勢的商品市場,也被中國商品無情分去
比較典型的就是相機這類光學製造,日本的富士、尼康、佳能等一直都是世界上主要的光學製造商,即便是在中國引領起了數碼時代之後,也牢牢占據著市場地位。中國品牌海鷗、鳳凰等,也通過這個機會,讓沒有選擇的消費者隻能購買它們,而它們的性價比、質量和智能程度,讓拿到這些相機的消費者決心以後再也不買日本相機了。
在歐美國家,日係車除了當地建造的工廠還能有限提供外,從日本進口的車型則是嚴重告罄,而希望購買價位比較低,小毛病又比較少的家用車的消費者們,隻有把視線投在了跟日係車屬性頗為類似的中國車身上。原本中國行銷海外的榮威和長安這類高檔轎車受影響不大,因為本身就屬於比較受歡迎的品牌,重大利好是屬於中低檔中國汽車品牌的,如吉列、奇瑞、海馬、夏利等品牌,銷售都迎來了一波上升期。
甚至不少經濟界專業人士樂觀估計,如果埃博拉病毒再肆虐下去,日係車傳統的市場將會被中國汽車給瓜分,而即便是之後日係車卷土重來,恐怕也難以動搖中國在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的優勢地位了。
由於埃博拉病毒的疫情,日本的經濟損失慘重,今年gdp不僅不太可能增長,出現負增長的機會都是非常大的。齊一鳴設定劇本中接下來真理軍的起義,更可能給日本經濟致命的一擊。而中國那完全不符合邏輯,甚至可謂是畫風不符的增長速度,如果不出意外,在1994年就能夠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齊一鳴苦心孤詣多年,也終於可以看到中國一步步從貧窮落後的國家,快步趕上,再度恢複到他穿越前中國僅次於美國的強大經濟實力。而此時,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也越來越明顯地開始在全球各地彰顯出來。
在東南亞地區,中國的經濟能力主要體現在已經算是發達國家的南洋,不少中國大型企業都在南洋駐點,進行投資,主要經營有熱帶作物和一些高新產業。而在柬埔寨、老撾、越南等地,中國企業也都已進入,開發的重點主要是資源,也有利用其比中國還便宜的勞動力,生產相對不那麼複雜的產品的勞動密集型工業。
而在非洲,中國的布點就更多了。北非地區中國企業開發的重點就是當地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中國即便在那裏沒有獲得油田,也熱衷於做中間商去運輸油氣資源。而且中國本身也是能耗大國,對油氣資源的消耗巨大。而黑非洲地區經營則更為多樣一些。
東非的蘇丹、索馬裏,已經基本被中國滲透進去,西非的尼日利亞、安哥拉、納米比亞,中國也著力不少。而且中國對非洲的開發,並不是簡單的資源掠奪,也不是像歐美發達國家一樣,就是居高臨下地做一做慈善,而至於這裏的人具體需要什麼卻根本沒有心思。
中國對於這些非洲國家的扶助是帶有很強係統性和指導性的,簡單來說,就是以經濟建設為核心,以文化教育為先導,先富民,再教化,提高當地的社會發展水平。中國並不指望帶來一些糧食或者書籍就夠了,那是歐美那些普世主義的所謂慈善家們的行動,隻有在經濟情況改善,這裏的人們能夠溫飽,並開始接受教育,打破傳統部族社會結構的時候,非洲國家才能夠真的邁向現代國家。
其實最有力量徹底改變非洲國家落後局麵的社會製度是cp那一套,基本上舊有的東西都可以連根拔起,通過自己強大的組織裏重新捏合。但是奈何中國現在無意大範圍傳播紅色思想,而且在這些地方紅色思想的基礎也比較薄弱,即便實施,成功的機會也略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