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南亞西線戰場主要是從兩個方向與巴基斯坦會攻印度,一是由中巴鐵路運輸重型部隊進入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然後會同巴基斯坦人一起攻擊在這裏守衛的印軍;另一個方向是從阿賽克欽地區直接翻越山嶺,在崇山峻嶺間前行,進入以藏族居民為主的拉達克地區。
拉達克地區多山而地形複雜,難以⊥重型機械化部隊展開作戰,中國工程部隊在以驚人的度在阿裏地區的219國道上,向西開辟了一條連通邊界另一邊到印度修築的邊境公路的新道路,雖然如99式這樣的主戰坦克難以通行,但是中國大量部署於高原山地地區的3式(14式)輕型坦克卻可以比較好地在這樣的地形上揮自己的戰鬥實力。
八六式輕型坦克配合o9步戰組成的車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拉達克地區,協同他們進行作戰的還有6航部隊的武直-1o、天狗變形機甲等空地輔助打擊力量。印軍邊境安全部隊難以抗衡這樣的對手,幾乎是甫一接觸就遭到猛烈打擊,隻能不斷退卻以及被殲滅。
攻擊拉達克地區的中國pla前鋒部隊為一個山地機步旅,該旅隸屬於新疆軍區,是當年參加與蘇聯邊境戰爭的功勳部隊改編而成,從主要在沙漠地區作戰的大而重地機械化部隊,已經轉變為適宜在山地進行突襲作戰的輕而靈的機械化部隊。
印軍在拉達克地區缺少足夠的裝甲力量對抗中**隊,這個在開戰前就被很多軍事專家指出,印度也一度希望增加預算在拉達克編製“第17軍”,使得拉達克地區的主戰坦克至少能夠達到2o輛,同時裝備足夠的多管火箭炮、自行火炮等武器,抵抗強盛的中國部隊。
不過印軍的擴軍整備的計劃還在紙麵上,中國部隊已經殺入了拉達克地區。印軍此時部署在拉達克的坦克總數不足6輛,而且基本都是t2這種第二代的主戰坦克,是不足以對抗中國99坦和八六式輕坦等坦克的,更何況中國還有著數量巨大的武裝直升機,是獵殺戰車的最好武器。
印軍倚靠著崎嶇的山地,用六輛t2坦克以及一個連規模的士兵,阻擊了正在深入拉達克地區的中國山地機步旅。中國山地機步旅先頭部隊是一個滿編的機步營,裝備有八六式輕型坦克2輛,雖然體量上和主炮口徑上八六式坦克均比t2小一些,但是真正打起來卻不是這麼回事。
八六式坦克的車載電子設備更加先進,特別是火控上麵,完爆t2,而且1omr勺主炮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穿透力。雙方接敵的時候t2坦克們正在下坡,處於較為有利攻擊位置上,不過確實中國的輕型坦克搶先言,在26米的距離上就像印軍的t2坦克開火。
坦克的炮火頓時籠罩了這些印軍坦克,印軍坦克立即就有四輛被打得失去戰鬥能力,在半坡就趴窩了。印軍也嚐試對中國坦克開火,不過t2有些寒酸的火控讓這些炮彈難以打中中國坦克,等最後幾輛印軍坦克衝下來的時候,他們已經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尷尬地步了,而協同地麵部隊開進的雙刃武裝直升機,對著幾輛印軍坦克一陣地射火箭彈,最終將其淹沒在了彈雨之中。
倒是稍稍有些倒黴的是,印軍坦克在最後時刻亂放了一炮,這一炮擊中了一輛跟隨坦克行動的nip多功能步兵車,步兵戰車的裝甲是擋不住坦克炮彈的,這輛戰車重損,並且使得幾名戰車裏的戰士傷亡。
山頭上是一座印軍建立的永固工事,其中的印軍士兵舉起了一台毒刺導彈射裝置,朝著雙刃直升機射去。6航的這名飛行員還是非常有經驗的,在聽到了告警裝置出的蜂鳴之後,立即進行了一個規避動作,同時放出了熱誘彈,數十噸重的直升機在空中開放出橙紅色的花蕊,這枚毒刺導彈險險地擦著直升機略過。
覺敵人的猖狂,中國部隊立即對其進行了反製,nip多功能步兵車上裝備的紅箭-1o反裝甲導彈,立即調整了射角,對準那座碉堡,直接射擊。反裝甲導彈在很多場合也用作對付這種硬點目標的武器,紅箭-1o直接飛上山頭,雖然是仰射,但還是很成功地擊中了碉堡,並將碉堡摧毀。
印軍士兵並未全部被擊殺,紛紛從碉堡裏躥出來,而趕來複仇的雙刃直升機則立即用其側麵的6mm六管加特林機槍將他們收割。
就類似這樣,在拉達克地區的印軍大都是這樣小股的部隊,雖然他們遭遇的中國部隊也都是小股的,但是從人員規模和武器裝備上都差一個量級,所以隻有被痛揍的份兒。即便是印軍偶爾可以組織起人數過中國部隊的戰鬥,但是卻缺乏有效的反製武器,麵對中國輕型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配合武裝直升機、變形機甲攻擊機的火力組合,隻有被屠殺的份兒,與藏南的情況類似,在印軍多次接觸中國部隊遭受到重大損失之後,一些印軍基層的軍官開始自行其是,帶著部隊向後撤退,對上級布的命令置若罔聞。